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管秀雪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学铸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矢志奋斗、勇于担当,奋力书写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精彩答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科学理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居于“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在这一科学理论中,“人民”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其意义在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一定要成为方法论。开展主题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关键在于通过主题教育,以为民造福为目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
找准走好群众路线着力点,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应当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破解矛盾、让人民生活幸福找准着力点,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加强道德修养、思想修养、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融入灵魂和血脉中。着力于维护群众现实利益,加强务实作风。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系基层、情暖群众,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立足本职工作,求真务实,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要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处理日常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站稳人民立场,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把在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固化成长期执行的制度和机制,以制度建设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效。理论学习没有完成时,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完善主题学习、研究阐释、宣传宣讲常态化工作机制;把调查研究的办法和路径总结提炼出来,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健全民生政策管理机制,紧密联系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制度执行,毫不放松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