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共绘多元解纷新“枫”景

2023-12-2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2-2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彬 通讯员 鼓法宣

近年来,鼓楼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为牵引,强化与辖区知识产权职能部门、律师协会、省内高校的沟通协作,打造“四解协同”知产纠纷多元化解品牌,推动矛盾纠纷由“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

多元+共治 凝聚诉源治理合力

“我上架的这款产品销售额大多是‘刷单’,并非真实销售,现在这个赔偿金额我能接受!”今年初,鼓楼法院巧用委派调解,依法化解一起商标侵权案件,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某科技公司是一品牌洗护产品的商标持有人,经其调查,发现王某在某平台上未经允许,销售了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产品,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遂向鼓楼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15万余元。了解到案件的来龙去脉后,鼓楼法院将此案委派王某所在丰财街道知识知产调解维权调解工作站进行诉前调解。经过多次调解,结合实际销售数量,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鼓楼法院强化“附院联动”,整合司法和行政专业化力量,在鼓楼区9个街道办事处设立工作站,构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调解格局。

行业+专业 搭建专项衔接平台

日前,在鼓楼区地方商会协助下,妥善化解被告积聚性批量侵权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原告因在日常经营中发现位于鼓楼区的多家企业在淘宝平台销售的产品,侵犯原告的专利权,于是向鼓楼法院提起诉讼。因被告涉及到同个行业的多家公司,承办法官在确认案件当事人有调解意向后,积极与鼓楼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沟通,邀请商会会长协助开展调解工作。最终,被告企业均与原告达成了和解协议。

鼓楼法院创新“法院+商会”解纷模式,会同区工商业联合会设立鼓楼区商会调解委员会,推动“商人纠纷商人解”,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整体效能。

“法院在商协会组织设立‘调解室’,通过‘法院+商会’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节约双方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对化解纠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提高民营企业守法用法意识,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徐州市山东商会会长刘茂通参加鼓楼区法院助推营商环境建设座谈会表示。

法院+高校 搭建专项衔接平台

“我同意赔偿对方损失,并整改店内相关内容。”12月13日下午,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这是江苏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的学生这个月调解成功的第三起案件。

该案原告是一家国家级专业少年儿童读物出版社,因被告销售《植物大战僵尸2恐龙漫画》盗版图书,与原告出版的图书有多处明显区别,侵犯了原告对涉案图书享有的发行权,原告为此诉至法院要被告停止侵权、销毁侵权图书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双方都有调解意愿,只是对赔偿金额存在较大争议。

为此,调解成员仔细阅读卷宗、全面熟悉案情,详细了解原被告双方矛盾争议焦点,通过“背靠背”“面对面”情理兼顾的方式,成功说服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鼓楼法院加强与高校沟通交流,与江苏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法治人才培养、司法理论研究以及纠纷多元解决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构建高校学生参与知产纠纷多元解纷工作新模式。

代表+调解 提升解纷实际效果

2023年10月,某品牌权利人因商标侵权诉至鼓楼法院。该院遂邀请知识产权领域专业人士、徐州市人大代表秦福溶参与案件调解。经过了解发现,某商行因前期积压大量货物一时间无法快速销售,才出现了侵权行为。在人大代表及承办法官积极努力下,经过多轮协商,双方盘点了库存,并就库存商品的处置、商标标识的拆除以及合理维权费用等形成了一致意见。在秦福溶代表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最终一笑泯恩仇。

为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渠道,鼓楼法院聘任了秦福溶及区政协委员金光等16名代表委员、政府工作人员作为专职或兼职调解员,加强纠纷调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我们有的人大代表本身是知识产权领域专家,他们更加了解企业的诉求,能更加准确地找到矛盾纠纷的化解点,他们讲的道理也更加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借助代表委员等在社会治理中的纽带作用和贴近群众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和高效性。”鼓楼法院民二庭庭长林佳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