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产业优势 | 『四链融合』 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2023-10-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3-10-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正喜

近年来,我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推进,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8月15日,徐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希望通过推动“四链融合”,突破创新、产业、资金和人才链条在各环节的堵点、卡点、断点,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形成更加高效、稳定的要素供给能力,实现更加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

7月23日10时50分,中国首颗矿用SAR遥感卫星四象01星“矿大南湖号”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启航。一颗卫星,看似简单,却牵动着一个万亿级的智慧矿山大产业。这是我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四链融合”的结晶。

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我市正在加快组建以链主企业牵头的自主创新研发主体,持续抓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逐步构建完善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创新链,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前不久,省政府公布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共有6项科研成果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围绕技术自主可控,加快创新全体系突破,我市1号产业工程机械行业抗住下行压力,今年上半年,集群细分领域优势逐步凸显,领跑地位得到巩固,高空作业机械升至国内第一、全球第三,13个主机产品稳居国内第一,新能源牵引车、自卸车销量国内第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乘坐过的全地面起重机,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各项关键指标已达全球领先,整机国产化率也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所有关键零部件均实现了中国制造。我们团队的200多位专家、100多位高级技师,十年磨一剑,攻克了七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千吨级起重机自主研制。”

徐矿集团华东机械有限公司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别看只有60厘米高,却能为极薄煤层“撑”起一片天,让60厘米厚度的煤层,也可以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产品推向市场一年多来,华东机械公司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已经“量身定做”了600多台。

国家级科创大平台对产业推进的作用不言而喻。云龙湖实验室是徐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深地领域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也是徐州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

升级产业链,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理念,围绕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和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组织创新项目、配置创新资源、搭建创新载体,做到全要素支撑、全链条融合、全周期服务,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徐州特色的“343”创新产业集群体系,为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10月10日,记者来到刚刚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个位于江苏淮海科技城的科技公司,是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依托,以博士、硕士为代表的专业化、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团队。

吉安科技成立于2013 年,创立之初是为了推广防灭火技术。如今,吉安科技已深耕煤自燃防治领域近10 年,成为提供煤自燃灾害防治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的专业服务商,2022 年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 20%左右,行业排名前五。

深耕小粉末,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3D打印金属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模具钢粉末、高温合金粉末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37%,均在国内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

江苏华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瞄准证件防伪市场,正在加大力度对光致变色膜项目作进一步研究。目前,项目组已经实现了功能样品,变色响应时间在1毫秒以内。

江苏京沂电器有限公司专注于锰铜电阻元器件的研发,在温升、热电势、温漂等参数上呈明显优势,同时可以抗0.5mT工频磁场干扰。在细分领域全国占有率达到90.33%。

畅通资金链,为高成长性企业“雪中送炭”

创新链、产业链都需要资金支持。徐州正在更大力度优化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加快设立丰富多样的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构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7月末,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累计签约基金70支,规模458.36亿元,母子基金出资到位313.69亿元,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实际出资55.49亿元,实现5.7倍放大。新增设立6支母子基金,规模18.91亿元。

“有了贷款支持,公司的生产能力将得到极大保障,可以按时保量完成下游订单了。”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近期企业下游订单增加较多,为按时保量完成订单,企业产生融资需求3000万元,通过“苏质贷”,仅用一周企业就拿到了3000万元贷款,且贷款利率低至3.3%。

当前,感受到徐州融资环境改善的企业不止这一家。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增长了125.80%,贷款增速连续保持全省领先,贷款户数26.06万户,2021年以来增长57.69%。

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分行统计表明,当前贷款80%投向了制造业,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1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10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对于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激活人才链,培养更多适用性复合型人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人才生态,徐州正在大力招引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精细精准精心建设层次分明、机制灵活、吸引力强的人才引培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8月11日清晨,伴着云龙湖氤氲的水汽,徐工2023新进毕业生环湖拉练。来自国内外230余所高校的1400余名毕业生分为28个中队,斗志昂扬一起走向未来。

2023“徐工第一课”上,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朱浩月用个人成长梦、产业登顶梦、制造强国梦来讲述他眼中“徐工,成就梦想的地方”,新进毕业生代表丁伟、许洺瑄分别发出“青春付重器,奋斗正当时”“投身徐工国际化 星辰大海逐梦行”的青春誓言。

就业创业,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职业梦想便以此为起点,拔节生长。作为一份为来徐人才精心打造的“厚礼”,徐州人才公寓带着满满的诚意,暖心而来。

“高馨公寓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温馨的服务给予了我留徐发展的信心!”居住在徐州高新区电子产业园人才公寓的技术人才刘亮目前就职于中润新能源(徐州)有限公司。在徐州,像刘亮这样享受着居住福利的人才不在少数。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人才需求,高馨公寓在修建过程中,模拟青年就业者们的实际生活场景,以不同的房型配置,确保空间的有效利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人才公寓2.2万余套,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有效满足各类人才来徐创新创业需求,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新路。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市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金匹配和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一体设计和一体部署,实现四链的良性循环、有效贯通和深度融合,助力“343”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