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结对帮扶,“苏”写促进长三角一体发展新作为

2021-12-19  来源:  编辑:崔东宁
2021-12-19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1 年工作安排》有关部署,扎实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分别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滁州市、阜阳市、淮北市。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布局中,“苏大强”再次被委以重任,赋予新的历史担当。

地相连人相亲,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富裕。江苏、安徽历史上本就是一家,有着共同的乡愁记忆,两地合作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人文基因。江苏三市和安徽三市地缘相连,南京与滁州,“一脚油门就能抵达”;苏州与阜阳,“一体”钟声到颍淮;徐州与淮北也是山相依水相连。这种地缘上的“一体”为优质教育、医疗、康养等民生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便捷通道。交通一体规划建设、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持卡结算等重大民生工程已经实实在在地让两省群众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新中国成立72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作为先发地区,共同富裕起步早、基础牢,在国家大局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肩负重大使命,有条件也有责任带动周边后发地区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产业相接,园区共建,促进经济内循环。《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包括开展干部互派挂职、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等。结对城市通过投资、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亲上加亲”。在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生产要素的互补、链接,文旅市场的互动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形成区域性内循环,协同发展。目前,江苏三市和安徽三市结对发展已有良好的基础。淮北和徐州已从产业协作协同、园区合作共建、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保联防联动、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淮北段园镇是承接徐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制造等外溢性较强的产业转移基地,32家规上企业中,徐州产业转移企业约占40%。

做好结对帮扶大文章,展示“走在前列”“江苏力量”。集中开展区域中心城市对圈内欠发达城市的帮扶,将进一步激发皖北内生发展动力,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对帮扶的苏浙沪8个城市(区)来说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一份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江苏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同浙江的两翼联动,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与兄弟省市共同承担起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使命,江苏要以新作为、以实干精神展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江苏力量”。(巴全东)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