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徐州铜山:打造现代农业“黄金”带 描绘乡村振兴“现实画卷”

2021-11-1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崔东宁
2021-11-17  中国徐州网

赏故道美景,采故道遗风,吃故道农家饭,住故道农家屋,干故道农家活,享故道农家乐……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集中攻坚现代农业最前沿的新技术、新品种及新装备,整合形成铜山蔬菜智慧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管理模式,全力在一二三产融合上做文章,打开了铜山 “两带四区”现代农业发展布局,走出了铜山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条新路。
瞧,这里正火热!

瞧,这里正火热!


土地流转 转出增收后劲

黄河故道铜山区境内总长度64.6公里,流域面积360平方公里,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共涉及何桥、黄集、刘集、大彭、张集、伊庄、房村、单集镇8个镇的83个村及沙塘果园、邓楼果园两个国营农场。

此前,这些地方大多囿于传统种植,发展后劲乏力。推动土地流转,推进结构调整,让这里日渐从传统种植转向特色、集约化种植,呈现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态势。

黄土地种传统作物不显优势,但特别适合种植瓜蒌。2018年,何桥镇付村村流转1400亩土地,招引泰硕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建起了瓜蒌种植基地,今年基地又新扩900亩种植面积。

找对了发展的方向,让付村变“富村”。瓜蒌种植基地年产苗30万株,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获4—5年,经济效益每亩1万多元,年经济效益可达600万元,带动了周边村民的集体致富。

铜山每年利用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有利时机,引导黄河故道沿线种植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目前,沿线两岸各1公里范围内有6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经营面积19600余亩。

数据显示,全区沿黄河故道的8个镇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6.48万亩,占全区总数的一半以上,各经营主体获批国家绿色食品共计40个,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


三产融合 融出全链式发展

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走三产融合之路,这也成为铜山打造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的一大特色。

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布局,铜山区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合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

去年引进的徐州方德食品有限公司在维维产业园原有的厂房基础上进行改造,新上两条植脂末生产线、两条燕麦奶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植脂末8万吨、植脂末浓缩液1万吨、植物蛋白饮料干粉1万吨、植物蛋白饮料浓缩液2万吨及燕麦粉等附属产品5000吨。

泰硕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今年投资400余万元新上两条瓜蒌籽加工生产线,基本加工产量每年可达288万吨,种植及加工可带动周边8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

为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铜山还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农业”等新模式,深度挖掘农业产业链价值,大力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精品路线。

到目前为止,黄河故道沿线休闲农业项目30余个,使“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充分体现,吃、住、行、游、娱、购,游客所有的需求在铜山农园中实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8月份,故道沿线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园区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


项目带动 带出跨越式前进

吕梁茶旅田园综合体项目是今年铜山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以山水生态和现代观光农业为基础,涵盖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将提供工作岗位约1000个,真正实现以茶富农、以茶兴镇,助力乡村振兴。

大项目的招引,为黄河故道农业产业带发展和腾飞积蓄后劲。年初以来,黄河沿线镇先后洽谈招引何桥黄河故道农耕文化体验基地项目、黄集镇金银花中草药种植园项目、张集镇吾爱山谷农场项目等一大批农业项目落户。与此同时,铜山安排沿线镇各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涉及生产发展、农产品冷藏设施建设、“三乡工程”等项目类型,加快了大项目的落地、建设。

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黄河故道将铜山现代化农业发展穿点成链,这里将成为铜山乡村振兴新的示范带。


综合铜山发布

编辑:崔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