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江苏徐州:老年友好型社区享誉全国,“苏适养老”为193万老人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1-10-30  来源:徐州日报  编辑:孟祥
2021-10-30  徐州日报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徐州管道社区光荣入选。如何实现老有颐养,这是徐州管道社区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并实施的头等大事。在这个老年人幸福感满满的社区,加装了110部电梯,开办了学员逾500人的老年大学,并且成立“夕阳红”议事会,让老人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余热。

今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193.85万”,这是截至2020年末江苏徐州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养老服务亟需高质量发展。社区作为养老的重要一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日,江苏徐州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答卷,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其中,徐州市云龙区、邳州市、铜山区、泉山区、鼓楼区共5个区(市)分批入选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的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地区名单,入选数位列苏北第一。徐州正通过一站式、集中式、积极式、文化式“四式”社区养老模式,打造“苏适养老”的区域样板。

●织就“五老”网 ,发挥正能量

已是深秋,百花沉寂,徐州管道小区的300多株树桩月季却盛开着娇艳硕大的花朵,很多老人拿着手机、相机在认真拍摄。很难想像,这些美丽和花儿是由一群老人打理的,他们就是管道社区“我爱我家”志愿服务队。这些月季经过与蔷薇嫁接,都长到了2米多高,花朵有碗口那么大。今年5月1日,管道社区举办了首届月季节,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


像“我爱我家”这样的志愿服务队,在管道社区一共有5个。居民李庆鹏说,管道社区大多数老同志是参加过石油会战、管道会战的老党员、老复转军人,他们素质高、能力强,退休后难免有一种失落感。为让他们发挥作热,社区党委通过“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老教师、老劳模)成立了“一委、一会、一联、一组、多队”,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夕阳红议事会、文体联合会、社区宣传报道小组和多个志愿者服务队,倡导“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组织有技术专长的党员组建了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全民健康志愿服务队等5个志愿者服务队,做到小事不出邻里、大事不出社区,将一个个网格交织成一张平安网、幸福网,让社区更友好、和谐,老人们更幸福,也体现了“老有所为”的管道精神。

居民的事让居民说了算,徐州管道社区还有一个由11名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夕阳红”议事会,在管理者与居民中架起一座连心桥。议事会听取居民的需求,为决策者当参谋,提出建议,上情下达,受到了一致认可。管道社区有一面荣誉墙,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园林式居住区、徐州市宜居小区等几十块匾牌赫然在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是又一次极大的肯定和赞许。

●搭建“连心桥”,有事好商量

上午刚带着一群老人考察完居家养老项目,下午又研讨小区增设10部电梯,徐州管道社区党委书记张孝明一直在为老人的事情忙碌着。

“管道小区现有居民楼140栋,人口1.2万,其中离退休老人约占三分之一。”秋日的暖阳中,张孝明指着小区广场上遛弯、聊天的居民说:“你看,到处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而且70%都是空巢,儿女不在身边。社区责任重大,老人们就餐、出行、看病甚至洗澡都得操心。”


之所以荣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增设电梯是管道社区给予老人的最大福利。徐州市老旧小区共迄今安装了186部电梯,其中110部在管道。社区考察发现共有300个单元符合条件,增梯工作会逐步推进。

很多老小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阻力重重,管道社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张孝明组织了一支由律师、造价工程师、电工、建筑师等竞标审查团队和百名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电梯咨询服务队”,现场办公,采取“一梯一策”,为电梯安装“加速度“。

除了加装电梯,管道小区随处可见一些方便老人出行的设施。很多干道两侧安装休闲椅,走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休息。“以前看到有老人买菜回来的路上走累了,就找棵大树靠着喘息一会儿。我觉得特别心疼,就想着弄些座椅。”张孝明说,在安装电梯之前,社区还对单元门道实行“梯改坡”,并在三楼半安装折叠式的歇脚椅。

家住6楼的沈老太太正在管道广场上跟邻居们打牌,她乐呵呵地说:“以前能不下楼就不下楼,现在有了电梯,一天想下来几趟就下来几趟。住在管道小区确实很方便,幸福感很强。女儿嫁到了南京,一直想让我去跟她一起生活,我舍不得这里。”广场上安装了一个学习强国驿站,老人们可以听音乐、听新闻,还能给手机充电。北侧停放着一辆便民巴士,车内装着雨伞和应急药物,方便老人不时之需。

在徐州管道小区里走走逛逛,每隔几栋楼就能看到一片绿地、一组健身器材。张孝明介绍说,小区共有“口袋公园”12个,健身区16处,老人下楼几分钟就能散步、锻炼。

对于如何居家养老,考察了全市多个项目后,张孝明初步有了想法,管道社区计划建立一个500多平米的居家养老智慧中心,向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日间照料服务,打造一个15分钟商圈,实行会员制、菜单制,让老人坐在家中就能够 “一键呼叫”,享受全方位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老龄人口构建一个温暖的“家”。

●挺“文化养老”,托起“夕阳红”

下午2点半,位于徐州管道小区综合楼的管道社区老年大学开课了,舞蹈班的学员们早早来到教室等待。楼梯上写着“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宣传语。


徐州管道小区举办老年大学由来已久,而今年是企业移交社区、由社区单独开办老年大学的第一年。9月13日正式开班,除了传统的声乐班、舞蹈班和书法班,还有时尚班、手机摄影班和数码相机后期制作班,学员已经达到500多名,老师全部都是小区里的“能人”,义务为大家教学。学员们都说,不出小区就能上老年大学,真恣儿!

“早上7点半老人们都来了,比小学生上学都积极!”张孝明感叹说,老人们特别需要文化娱乐生活,在管道小区,光舞蹈队就有十几支,还有一支健身舞队伍今年代表江苏队参加全运会,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综合楼的4楼至6楼全部开辟为老年活动中心,没有课上的老人也可以来打打球、打打牌、看看书。痴迷桌球的李老先生,每天下午都要到4楼与球友们切磋技艺。一楼的“悦读”中心藏书4000多册,85岁的牛老先生每天都会前来读书。最近他换了一部新的智能手机,遇到不会的功能就会向社区工作人员请教。

对于老人来说,智能手机是新鲜事物,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为让老人们不与社会脱节,管道社区已经开办了4期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教老人如何发微信、拍照、录视频、玩抖音。


为了提升老年大学学员们的价值感,徐州管道社区将学员们的优秀书法和摄影作品一一装裱、展示,被选中的老人个个都很自豪。在小区广场旁边的宣传栏,里面展示着数十位“光荣在党50年”与国旗同框的照片,下一期,社区打算换成100张摄影班学员们拍摄的居民笑脸,展示居民的幸福感,织就老年友好型社区“幸福网”。

养老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有所养、有所依,更是所学、有所为、有所乐。徐州对养老服务持续升级,重设施建设更重服务优质,重物质保障更重精神追求。各社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形成社区养老的徐州特色。展望未来,老有颐养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幸福徐州的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