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出富民题“椒”出新答卷!徐州铜山浓墨淡彩描绘“惠农强村”美好画卷
浓郁蒜香,醇厚椒香,从绿色田野到现代化工厂流水线,大蒜与辣椒,让千年古镇与现代农业交融,“双辣”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描绘着新时代富民惠农强村的美好画卷。
近日,记者走进农业大镇大许镇,大许大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5.5万亩左右,居全区大蒜种植面积之首。多年来一直采用大蒜套种玉米或大蒜接茬种植大豆、水稻的传统种植模式,农民收入一度进入瓶颈期。如何引导农民在有限的耕地上挖掘更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最现实的问题。
日前,大许镇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形成了蒜椒套作、轮作的“双辣”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在破解农民增收的难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鼓干劲:发出“强村富民”动员令
为了打破思想认识上的壁垒,大许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3000多人次到金乡参观学习朝天椒种植,研究制定了《大许镇“双辣”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向全镇干部群众发出“强村富民”动员令,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让大许镇每个村集体强起来,村民富起来。

选能人:招揽“返乡创业”新农人
要让村集体强起来,人是根本因素,村党支部书记是关键力量。为了全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大许镇将一些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兴村特岗人员、返乡创业人士选入村“两委”班子中来,调整充实乡村振兴帮促“第一书记”。
通过强化村基层组织,大许镇各行政村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三乡工程”项目的创业激励、人才培训、专项补偿,推动政策落地、项目编排、试点示范,资金引导等资源要素向大许汇聚,利用“三乡工程”平台促产调、致民富。大力扶持大唐山、田妹子、张果老、小农仙、菌香园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通过土地租让、就业取酬等方式增值收益。

拓路径:绘出“集体增收”新图景
发展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因地制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后王村是传统的粮食种植大村。镇党委根据后王村的情况,扶持培育种植大户,同时流转了300亩土地进行集体经营,成立“党建+土地”供应合作社,种植小麦、水稻,并尝试种植部分经济作物,提高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
梨园村有大蒜种植的基础条件。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发展大蒜冷藏行业,增加库容量,推进冷库及加工企业的建设,增强大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20年,梨园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和后方帮扶资金,投入200万元建设3000吨冷库,冷库出租后每年可收租金20万元。
“十四五”期间,大许镇将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双辣”产业,坚持全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方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双辣产业水平,创建“大许辣椒”“大许大蒜”国家地理标志。全面推动大蒜产业品种研发高端化、栽植管护绿色化、产地初加工标准化、企业精深加工康养化,推动全镇大蒜生产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来源:铜山融媒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