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畅通“双循环”先手棋,加速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
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选择,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先手棋。
2021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数字经济规划、行动计划,把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的重头戏。江苏徐州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徐州“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到2025年,徐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于10%。
观大势,谋大局,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立足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徐州在数字经济发展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又将如何发挥地域优势、把握机遇、做好数字化转型?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与调查。

抢抓机遇
数字经济在这里结出硕果
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势不可挡,每一次的发展契机又都转瞬即逝。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
随着江苏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升级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数字产业化支撑能力,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徐州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发展机遇,把数字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数字赋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数字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数字服务应用高效便民,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蝶变跃升
数字经济在这里风生水起
走进江苏昂内斯物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智慧消防云平台指挥中心,居民用电安全、用气安全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遗。作为一家以智能用电安全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与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同研发智慧消防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实现安全情况的实时监测。
发展数字经济,只有创新才能行稳致远。近年来,徐州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着力推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了一批数字经济平台载体,引进了中科曙光、浪潮等一批重点企业,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等重点战略平台资源相继入驻,培育了一批细分行业龙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也是数字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有效途径。早在2014年,徐州就发布第一轮《智慧徐州总体规划》,开启智慧城市建设新征程。2020年7月,徐州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一枢纽、三中心”为方向,加快构建智慧徐州基础框架。通过激活“沉睡的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普及应用,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徐州“大家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数字经济还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徐州融合打造信息惠民服务平台,50余家单位的1000余项便民项目通过智能终端直接服务100余万注册用户,市民可以通过网页、手机APP、线下窗口等多种渠道享受到政务服务、医疗健康、融合账单等公共服务。同时,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网上并联审批等功能,实现90%以上项目在线办理、10845项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真正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以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牵头研发建设的淮海经济区住房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为例,淮海经济区十城公积金管理实现“数据互通、业务互助、信息互认”,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千帆竞进,徐州勇立数字城市建设潮头。徐州以乘势而上的姿态,紧跟前沿科技动态、产业动态,着力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应用平台、加强产业融合、推动互联开放,一座数字之城,呼之欲出。

乘势而上
数字经济在这里扬帆远航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徐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到2025年,徐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于10%。
5月7日,徐州专题调度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经济持续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重点支撑。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充分认清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化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行动自觉,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全力推动徐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6月25日,在2021中国(徐州)第五届人工智能大会暨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徐州将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以助推产业升级为方向,主动谋划,加紧布局,密集发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努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前行。如今,徐州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一幅蓬勃向上、面向未来的崭新图景正在绘就。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