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二十条举措” 大力弘扬“五种风气”
◎徐报融媒记者 尹思源 通讯员 宗帅
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基本养老金发放;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大力推进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届市委一次全会部署要求,市人社局围绕“幸福徐州”建设,聚焦推进“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条具体措施,大力弘扬 “五种风气”,引领带动全局上下紧抓快干、奋力争先,不断开创新时代全市人社事业新局面。
学习研究强本领
组织实施“学习提升”行动,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开设“淮海人社书苑”,邀请淮海经济区同行介绍经验、交流工作,不定期开展内部学习交流活动。开展“人社金点子”征集活动,问需、问计于民。建立常态化“挂钩社区”机制,局领导和党支部分别挂钩联系一个社区,开展蹲点式、体验式调研,深入现场察实情,用心为民办实事。
真抓实干善落实
建立“重大政策、重点事项、重要指标”推进落实机制,全力争取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全面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全面落实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考核办法,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严格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本养老金发放。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采取“免申即享”经办方式,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强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大力推行订单式、套餐式等新型多元培训方式,持续开展以工代训,确保完成三年内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万人次以上的目标任务。
攻坚克难勇担当
办好“彭城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和国赛,全力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力争实现世赛奖牌“零”的突破。对标上海、宁波等先进地区,对照创建要求,制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加强就业服务,精准施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禁捕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21—2023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原计划7.5万人增加到8.75万人。大力推进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认真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快查快处欠薪案件,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改革创新增活力
创造性制定落实“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出台《关于全面鼓励全力支持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聚焦“七大群体”,优化“四类创业环境”,打造“四大创业服务”,落实“三项保障措施”,力争用5年时间把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创业之城。精心筹备人才招聘专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成果展,高标准办好首届中国·徐州人才创新博览会招聘展览活动,确保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完成初次就业和退休“一件事”改革,整合市有关部门相关联的办理事项,优化再造服务流程,通过“数据多跑路”,让广大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受到“一件事”改革带来的便利。建成更加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实现“劳动力资源存量、素质能力、求职创业意愿、培训意愿、就业援助需求”等“五个清”,推动更多农民转移就业致富。全面深化“综合柜员制”改革,探索推动所有人社行政审批、经办服务事项“一窗办理”,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勇争一流开新局
开展“比业务、比作风、比干劲,看进位、看实绩、看评价”“三比三看”活动,推动全局上下进一步树立拼搏意识、争先意识。精准落实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通过载体培育、项目带动和培训引领等方式,持续保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全省领先地位。围绕我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加大对驻徐高校和外地高校毕业生的招引力度,确保每年招引高校毕业生不少于5万人。制定精准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及时落实各项调整待遇政策,让更多居民享受经济发展红利,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