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怎么干?八项战略举措指明前进道路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张雷
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奋力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徐州发展蓝图已然绘就。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既定目标,重点重抓、攻坚突破,全面落实八个方面战略举措,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创造过硬成果、展现全新气象。
举措一:着力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摘要:牢牢坚守“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工程,为实力徐州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聚焦构建“6+4”先进制造业体系,做大做强六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加快构建“6+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两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招商引资1号工程”,压茬推进“765”计划,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大力推动板块经济全面振兴。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一地一定位”,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举措二: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报告摘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创平台工程,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和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抓好科技攻关专项行动。
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加快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推动“一城一谷一区一院”提档升级,强化高新区创新产业集聚能力,建成一批创新型特色园区。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发挥高校科教优势,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555”人才引进工程,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打造质量强市。
举措三: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报告摘要:抓住用好中心城市建设战略机遇,着眼增强承载集聚辐射力,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城乡安居工程,持续放大城市发展优势。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标准做好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五级城镇体系,形成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重大功能性项目,抓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补软,推进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建设,加强城市文脉保护,办好园博会,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发展协作协同,推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深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快融入长三角,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合作。
举措四: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报告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重大农业项目招引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统筹抓好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三乡工程”,持续推进乡土人才培训计划,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抓好乡村产业项目招引。
举措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创融入新发展格局新优势
报告摘要: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高水平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抓好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
更大格局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点城市、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城市和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枢纽城市,发挥开发园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提升外资利用质量。
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城市,推行“拿地即开工”机制,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推进“诚信徐州”建设。
举措六:着力建设美丽徐州,促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美丽中国“徐州样本”。
深化生态修复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制定实施新一轮生态保护修复行动计划,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巩固提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果。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着力招引建设生态友好型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举措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共建共享的高品质生活
报告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积极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行动。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健康徐州建设,构建现代化疾控体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持续办好各类品牌赛事。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住房建设质量。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大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讲好徐州故事,争创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举措八:着力提升治理水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报告摘要: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治理工程,以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不断深化法治徐州建设。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徐州,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公正司法水平,深化“法润彭城”行动。
系统完善社会善治模式。坚持以政治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以智治为支撑,加快构建“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
科学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坚决守牢防疫、安全、生态、稳定“四条底线”。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代会报告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记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兴学习研究、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勇争一流“五种风气”,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方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