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通办”一线牵 “千里之外”惠民生
◎徐报融媒记者 张雷 尹思源
“通过徐州和包头两地联办,我在徐州提取了住房公积金,不用两地来回跑,真是太方便啦!”9月1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住房公积金的闫素兰,通过两地联办,在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了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拿到办结单,闫素兰实现了在徐州购房的心愿。
徐州与包头相距1300多公里,但是随着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服务事项的落实落细落地,两地的时空距离被拉近,方便两地缴存职工办理公积金业务,真正惠及民生福祉,造福两地百姓。
今年以来,市公积金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完善业务规范、加强资金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异地办事体验,“跨省通办”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弘扬“五种风气”
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立足公积金归集、管理、运作、服务等工作,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攻坚克难之风、改革创新之风、勇争一流之风。”市公积金中心党组书记张子仪说,与此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关于印发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部署推进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在异地办事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部门数据共享堵点,推动公积金业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转变。
“真情服务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组织协调、规范运作、服务大众、提高效率等方面,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为推动‘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作出新贡献。”张子仪说,截至目前,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80.5亿元,提取53.64亿元,发放贷款14569笔,共计65.42亿元。
聚焦“跨省通办”
提升高水平效能
“目前,全面实现‘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住房公积金单位及个人缴存信息变更’‘提前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和‘开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全部还清证明’等5个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切实满足缴存单位和职工异地办事需求。”市公积金中心主任张志彦告诉记者。
为了使更多缴存职工了解“跨省通办”业务事项,该中心在市区及县(市)区服务大厅设立了11个“跨省通办”服务专窗,统一制作摆放醒目的“跨省通办服务专窗”摆台,并在每个服务大厅摆放易拉宝,细化具体举措,建立健全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跨省通办”业务协同、信息交互的反馈联动等工作,让“跨省通办”服务精准触达有需要的职工群众。
另外,为提高“跨省通办”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窗口业务人员准确掌握“跨省通办”工作要求,9月15日,市公积金中心组织开展了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业务培训,通过PPT课件详细介绍今年5个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高频服务事项业务类型、办理流程等内容,对“跨省通办”业务具体案例进行解析,并增设互动环节,沟通分析交流业务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推行“应减尽减”
普惠个性化需求
“9月初,市公积金中心对手机公积金APP业务办理程序进行了更新,流程进行了优化,所有贷后管理业务实现全部免审批。”张志彦说,为切实满足缴存单位和职工异地办事需求,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再造服务流程,增设线上服务专区,以便民惠民成效为出发点,以群众评价为衡量工作标准,提高群众对住房公积金服务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为推动徐州市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该中心还致力于让优质高效服务满足百姓个性化需求,大力优化完善“跨省通办”服务事项,提升线上线下“跨省通办”服务效能,着力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多渠道收集评价意见改进服务,同时拓展政策宣传解读范围,让缴存职工更好地了解、读懂、用好公积金。
“我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以高质量服务换来群众‘真’满意。”张志彦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30周年,市公积金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苏、视察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提升“四种能力”,大力弘扬“五种风气”,切实增强群众意识,提升服务效能,积极争创“跨省通办”示范窗口,并通过多渠道收集缴存职工的评价反馈和意见建议,积极主动改进工作,切实让异地办事群众真正感受到“跨省通办”服务带来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