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改革创新之风 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
◎辛祖岩
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指出,赢得高质量发展区域新竞争,必须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大兴“五种风气”。其中大兴改革创新之风,就是要引领各级干部摆脱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坚持改革破题、创新制胜,创造更多的徐州典型、徐州经验。作为执政骨干,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提高改革创新本领,强化改革创新担当,以执着的精神把握改革脉搏,不断开创徐州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以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创新之“勇”。解放思想是弘扬改革创新之风的认识基础和前进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改革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十四五”期间,深化改革创新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也被赋予了新内涵。当前的发展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必须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引领推动改革创新。要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经常对标对表,摆脱惯性束缚,推动视野格局、思维理念、工作方法全方位适应新时代。要坚持破立并举,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自信自觉,克服工作推进中“画句号”的思想,努力实现在心态上“活”起来,在标准上“高”起来,先行先试,不断把改革创新推向深入。
以过硬本领锤炼改革创新之“能”。十九大报告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这既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时代要求,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改革创新本领,重要的是提高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和应对风险本领。搞好调查研究,善于总结规律,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必要前提,要自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切实把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找准、把关键路径找实。独立思考,勇于革新,是改革创新的有力法宝,在执行方针政策时,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注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防范重大风险,做好应急处突,是坚持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再叠加疫情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
以实干担当成就改革创新之“效”。改革创新需要领导干部的实干担当,没有实干就难以改革,没有落实就无从创新。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落到实处,把成效落到明处。要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要树牢敢于“亮剑”的进取精神,在难题面前敢拿主意、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改革创新始终,紧扣人民群众新期待,找准民生工作的堵点痛点难点,推动各项改革持续不断造福百姓、惠及群众,真正做到改革创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
以“三项机制”鼓舞改革创新之“劲”。改革创新是硬任务,但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伴随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强力推进,有些干部顾虑重、动力弱,干事创业放不开手脚,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滑向“怕困难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的“无为之谷”。“三项机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那些敢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干部工作激情。但同时,也要防止“容错纠错”等被不恰当利用,成为一些人违法违纪、不作为的“遮羞布”。要明确划出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一旦触碰,坚决处理,绝不姑息,为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氛围,为改革创新发展搬开一块块阻碍前进的“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