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累积“大稳定”
◎徐报融媒记者 马国明 通讯员 张鸣阳 应学良
“全面强化‘梳网清格’理念,以一个个网格、一个个社区‘小平安’累积全市社会‘大稳定’;市县两级成立基层基础管控中心,保障社区警务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化新型警务室,打造‘一室一品牌’,做到‘我的社区我做主’,实现社区警务工作价值最大化……”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筑牢全面打赢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攻坚战基础防线,6月3日至4日,市公安局在睢宁县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深化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现场会暨全市派出所所长论坛,22名派出所所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登台话思路、谈体会、讲举措。会议全面总结徐州公安机关“梳网清格”工作经验,通报并解读《关于创新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十条意见》),对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梳网清格”实践和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做好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市公安局党委对深化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关于创新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十条意见》,明确了加强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加强派出所工作为重点,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梳网清格”模式为路径,以提升派出所所长履职能力为支撑,不断夯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根基。
“梳网清格”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举措,是社区警务重要内容,《十条意见》明确要全面强化“梳网清格”理念,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础优势,围绕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五项职责任务,运用“梳网清格”法宝,将网格内“不放心的人、存隐患的物、有风险的事、有异常的信息”梳理干净、治理彻底,以一个个网格、一个个社区“小平安”累积全市社会“大稳定”。
在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领导以保障社区警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十条意见》指出在市县两级治安部门成立基层基础管控中心,负责社区警务工作规划设计、政策制定、业务指导、信息研判、任务交办、检查督导、考核评价,同时协调联动政府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梳网清格”,协调解决社区警务问题困难等。
对于建设特色化新型警务室,《十条意见》规定实行警务室和社区居(村)委会合署办公,有条件地方实行警务室、网格员室、调解室“三室合一”,鼓励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驻社区;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2021年全市智慧安防小区覆盖率、停车场车辆信息接入率不低于60%,2022年实现全覆盖;开展“无事街道(镇)、无事社区(村)”创建;打造“一室一品牌”,做到“我的社区我做主”,实现社区警务工作价值最大化。
此外,《十条意见》还就壮大社区警务工作力量、推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提升社区民警能力建设、落实经费装备支撑保障、建立机关支援社区机制、科学评估社区警务质效、晋升奖励倾斜社区民警等工作机制进一步进行明确。
“创新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十条意见很‘硬核’,为我们基层派出所全力做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指明方向、理清思路,让广大社区民警干有方向,忙有奔头!”参与派出所所长论坛的黄山派出所所长刘开孜告诉记者。秉承“梳网清格”理念,黄山派出所先后15次联合街道、城管、消防等部门对辖区全部小区开展拉网式“梳清”,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逐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第一季度,辖区内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3.16%,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2%。
据了解,2020年以来,市公安局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梳网清格”实践,将全市科学划分为1194个“警格”,配齐配强1024名社区民警和2927名社区辅警,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全部进入社区(村)班子的组织优势,建立“六融八联”和促发联动机制,推动社区警力真正扎根社区、深耕细作,实现与9570个综治“网格”紧密融合、无缝对接,闭环整治疑难复杂问题,有效净化治安环境。徐州公安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金晓婕等一批优秀社区民警,两家派出所被江苏省公安厅评为“学习枫桥经验优秀派出所”,4名社区民警获评“李树干式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