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启英:血洒疆场存浩气

2021-04-0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1-04-0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见习记者 吴过

有这样一群英勇战士,在徐州这片土地上,以土枪、土炮对抗人数数倍于己的敌人,镇压了当地的汉奸,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给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这支英勇的独立大队的带领人之一,就是抗日烈士冷启英。

冷启英,江苏省睢宁县张圩乡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18岁考入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赴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在军校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升任团长之职。1930年参加中共徐海蚌特委工作,先后担任特委军事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参谋长、中共沛县县委书记、徐州特委书记等职。

1938年,驻徐州日军东侵,准备打通徐州至淮阴的交通线,冷启英带领独立大队,赴铜山境内进行阻击,在张集、上坝一带与日军接火,以土枪、土炮等低劣装备与敌激战。

当时,日军一个中队占领土山镇,建立了伪政权,独立大队在其他力量的配合下,打响了夺回土山镇的战斗。冷启英带领第一中队担任主攻,突过圩沟进入大街后,双方展开肉搏战,最终土山镇要地被夺回,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数月后,驻徐日军再次向睢宁方向进犯。大敌当前,独立大队迅速进入阻击阵地。独立大队英勇战斗,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从睢宁向泰州安全撤退争取了时间。

即使如此,睢宁县城依然危在旦夕,奉命撤退的国民党部队,企图于撤退前对独立大队进行改编。为了保住这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冷启英和吴季讷等人紧急商议,连夜从县西桑园分头转移,向群众基础较好、日伪势力难以控制的邳睢铜三县交界处岠山一带集结,开展游击斗争,彻底摆脱了国民党部队的控制。

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成立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冷启英、张芳久、栗培元等人到达邳县铁佛寺研究分析邳睢铜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

时任国民党邳县县长王化云是个顽固的反共分子,不仅不积极抗日,反而不断制造事端,逮捕抗日群众,甚至趁邳北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出现空虚之际,率国民党邳县常备队在油坊村袭击了中共邳县独立团第五营,收缴了该营的全部枪支。为了挽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冷启英去宋庄找王化云谈判,在返回的路上,被王化云指使的地主分子暗杀,年仅38岁。

(资料来自徐州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