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地标”成为“家”
◎秦继成
日前,市委组织部出台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地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式、集约化、精准化程度高的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切实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红色地标”。
基层党建阵地是党的基层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最重要的宣传阵地,也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便民点和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的活动点。我市深入开展政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智能型的“四型地标”争创活动,就是要精准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使其成为人人愿来、个个想来的“人气阵地”,真正变成党员群众的“家”。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党建阵地的规范化建设比较重视,有的还将党建阵地与产业园、创业园结合起来建设,有力助推了基层党建核心引领作用的发挥,给党员践行责任与担当构建了一块阵地,为群众收获党员服务搭建了一处平台。然而,有的阵地建设重“建”轻“用”,使得一些场所和设施成了摆设;有的组织活动脱离群众实际需求,接“地气”不足,解“民意不够”,群众不想参与、不愿参与;还有的在服务上下的功夫不够,留不住党员,也吸引不了群众。
基层党群关系如何融洽?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块阵地来实现。只有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党的声音才能更好地传递到基层,党的政策才会及时地惠及群众,党的温暖才能照耀群众。
党群服务中心的“中心”是服务,只有将服务工作做真做实,彰显出服务的温度、热度和质感,“中心”才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才能成为党员群众想来、愿来、盼来的“家”。要干好服务党员的工作,通过规范设置必要的教育室、工作室和活动室等,让党员干部能够在这里真切地接受党的教育,自觉地落实党的制度,积极地开展党的活动,成为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实阵地、好平台;要做好服务群众的事情。党群服务中心也是“群众之家”,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应考虑到群众的特点、群众的需求、群众的感受,决不能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否则,“中心”就容易变成冷冷清清、毫无人气的“博物馆”“展览室”。要多组织一些组团式、项目化的群众性服务活动,推动基层党建阵地由“内循环”转到“联动化”,从活动中强党心、暖人心、聚民心。
党群服务中心姓“党”也姓“民”,不管是抓建设、做管理,还是去运用,都应遵循“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原则,创出更好的办法,拿出更多的实招,推出更实的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地“展新气”“聚人气”“树正气”“强底气”。
(作者为徐州市泉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