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1-03-2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21-03-2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文泊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清醒剂。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歪曲历史意味着忘本。不少国家的政权被颠覆,不少民族备受屈辱,都与忘记或歪曲历史,进而人心被搞乱有关。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不尊重历史、没有正确历史观,会造成怎样无可挽回的颠覆性后果。知所从来,方知所去,党史中蕴藏着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密码。

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认识党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是一部始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真正做到用党史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看历史是为了看未来。历史中有信仰之根、精神之魂,也有烛照未来的光亮、辨明方位的指针。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正是我们学习党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史明理,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理论品格。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是前提,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是落脚点。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如何确保初心永不褪色、坚如磐石?我们党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不断为初心注入时代内涵、提供丰富养分。从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到党的十八大后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的初心在一次次集中教育中得到锤炼,在一次次回望历史中得到激励。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需要讲好奋斗故事、感人故事。“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这首已经传唱了70余年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巍巍蒙山、滔滔沂水,更唱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虽然《沂蒙山小调》蜚声海内外,却少有人知道,这首民歌的前身在抗日战争时期,便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斗志的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产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高风亮节、牺牲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激励人们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行“正”方能致远。不论是中华民族优秀政德传统,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都向来推崇大公无私、看重公道正派、主张清正廉洁。“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诚哉斯言,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有上坡也有下坡、有平地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激流。但无论如何高低曲直、环境多变,都要守住自律自省自重的底线。揆诸现实,举凡在为政用权上出问题的人,大多缺乏行“正”致远的意识和定力。比如对待入党,如果用“工具理性主义”态度来看待党员身份,动机不纯、作风不正,无视群众冷暖,不顾信念宗旨,早晚会在工作生活中栽跟头。又如对待升迁,若是总嫌自己进步慢、职务低,想着法子“弯道超车”,什么“红灯”“警戒线”都敢闯,结果必是“翻车”于人生中途。古人警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只有“正”字当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会被种种陷阱迷惑,始终保持人生航船的正确方向。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只有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推动时代,引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