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余欣学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礼记·礼运》所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勾勒的“世外桃源”,都反映出中国人对社会和谐富裕的向往。但基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这些美好愿景不可能实现。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宏伟的理想,是拥有资本的人将其用于创造更多财富,由此为每个人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不仅富人得到好处,他们的财富也产生‘涓流效应’,使每个人的收入都会水涨船高”。但现实却事与愿违,无产阶级贫困化、贫富分化充塞整个社会。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心系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到“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时代,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展望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象和发展过程,体现出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最为根本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足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国情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根本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显著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一般来说,富裕是各国现代化共同的目标追求,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改革是通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改革,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中国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质,深化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期盼。“实质性进展”的表述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也让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期盼。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安排。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模式,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强国的现代化,更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必须深刻认识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论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还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都彰显了我们党促进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的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坎坷而不气馁,靠的是革故鼎新、求变图强的创新精神。历史经验表明,别人的路,我们搬不来,搬来了也走不通。只有从国情出发,勇于开拓,敢于蹚出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正是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摸规律,我们党才带领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继续走稳、走好这条自己的路,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赢得战略主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