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形势稳健向好,经济发展量升质稳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保持增长势头。在规模稳增长的同时,外贸经营主体持续活跃、主要市场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持续提升等一系列结构亮点凸显,随着结构优势的积累,我国外贸竞争力将进一步增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在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方面作出安排。在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支持下,外贸新动能加快聚集,外贸企业起跑即加速,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聚,实现全年“质升量稳”的目标是有基础、有信心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如今,中国出口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支撑,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带动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面对外部全球“脱钩断链”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手段甚嚣尘上,内部产业升级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一方面,继续稳固好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另一方面,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积极开拓对东盟、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外贸合作,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与新兴市场贸易占进出口的比重提升至64.9%。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外贸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新兴市场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持续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如今,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使得中国外贸发展韧性十足,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特别是中国制造业蕴含的新优势和新动能,也将助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新业态跑出加速度,新市场拓宽朋友圈,新产品释放新潜能。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外贸必将乘风破浪,给世界带来更多红利,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更大贡献。(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