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灵芝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
本报记者 张雷 通讯员 胡晓璐 赵伟男 王惠
与国际国内客户洽谈合作、精心照料阳光大棚里的紫灵芝、探讨紫灵芝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王衍杰的每一天都很忙。
8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310国道南侧,徐州工业园区白集村的紫灵芝种植基地,数十座阳光温室大棚整体排列。王衍杰顾不上天气炎热,走进大棚查看紫灵芝的长势情况。一排排菌包上长出的一株株泛着光泽的灵芝,像一朵朵盛开的紫色花朵,撑开了村集体的增收“伞”,铺就了村民的致富路。
今年56岁的王衍杰是贾汪区人大代表、徐州工业园区白集村党委书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王衍杰在当选贾汪区人大代表时,向白集村村民许下的庄严承诺。多年来,王衍杰扎根农村一线,用心凝聚人心、用心为民办事、用心与群众联系沟通,任劳任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与风采。
起势,种植灵芝基础好
立秋时节,遍布贾汪各地的葡萄、蟠桃、青口蜜等特色农产品引得客商、游人纷至沓来。白集村的紫灵芝就是贾汪众多特色农产品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紫灵芝又名中国灵芝、仙草。《本草纲目》记载:紫灵芝为上上品,有扶正固本之作用,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功效明显。
紫灵芝浑身是宝,白集汉墓中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汉画像石上就刻有紫灵芝图像。如今,紫灵芝成了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美丽“花朵”。白集村党委牵头成立特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了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紫灵芝的致富之路。
“今天的白集村已获得了‘紫芝之乡’的美称。中华仙草看灵芝,灵芝精华看紫芝,紫芝家园在白集,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王衍杰一边对紫灵芝进行管护,一边告诉记者,一亩地能收获250余公斤灵芝,目前市场价为每公斤1600余元,进行深加工做成灵芝粉之后,价格会更高,经济效益可观。正是看到了种植紫灵芝的大好前景,白集村村民们参与紫灵芝种植的热情高涨。
在基地紫灵芝展品陈列室内,众多的奖牌、奖状和证书挂满了整面墙壁:2012年获无锡农展会“创新创意农产品”奖,2013年获上海名特优农产品博览会“创新农产品”奖,2014年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5年被评为徐州市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被评为行业上榜品牌,2021年迦缘牌灵芝茶参加徐州市首届随手礼大赛被评为最佳人气品牌……
聚势,延长灵芝产业链
近年来,贾汪区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行动。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白集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以紫灵芝特色种植为抓手,全力发展都市近郊型农业,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在紫灵芝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刚采摘下来的紫灵芝被切成3毫米左右的紫灵芝片后,摊开晾晒,一些晾晒好的紫灵芝被放进烘干机中烘干,基地内散发着一股紫灵芝特有的香味。
“经过烘干后的紫灵芝片,大部分被送进工厂,进行深加工,以紫灵芝粉包的形式走上市场,方便人们冲泡茶饮用。”王衍杰介绍,前两年,白集村成立了徐州市卡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紫灵芝进行深加工,提高紫灵芝附加值。
经过多年的实践,白集村紫灵芝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现种植面积60余亩,出芝大棚40余座,年销售收入约200万元。“我们正在建设灵芝深加工工厂,目前1000平方米厂房已建成,计划再引进一条灵芝粉生产线,打造无菌生产车间,建成国内最大灵芝深加工基地。”王衍杰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灵芝特色农产品种植与食品工业发展相结合,农业决策由以经验决策为主转向以科学决策为主,农产品销售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深加工为主,把现代经济的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让村民真正走出一条足不出村的致富路。”王衍杰表示。
成势,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白集村曾经有过辉煌的煤矿业发展史,王衍杰曾经也是煤矿工人中的一员。“那时候白集村条件很好,煤炭经济十分繁荣,最多时有大小煤矿十六七座,还有水泥厂、豆奶粉厂、运输队等,村集体很有实力。”交谈中,王衍杰回忆起白集村的过往,颇为感慨。“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注定不会长久,后来,煤矿关闭,转型发展成为摆在村民心上的头等大事。”
在之后的几年中,王衍杰先后从事过纺织、灵芝销售等行业。2006年,在村委会的建议下,他决定回村创业种植灵芝,并担任了村党委书记。“从那时候起,我就琢磨着怎么进一步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百姓共同致富。”王衍杰说。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王衍杰除了努力做村民致富的领头雁,还让村民享受发展的红利,在村集体经济不太宽裕的情况下,每年拿出30余万元为村民发放补助和过节费,垫付20余万元水费、160余万元合作医疗金,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自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王衍杰为解决村里部分老人居住困难的问题,多次走访调查,实地选址,最终在白集新村三期后面建造了多间老年房,使老人们住进了新房。考虑到老年房附近没有村民休闲活动的场所,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在老年房西侧建造了一处休闲活动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20余套。“村里的休闲公园绿树成荫,空气还好,我几乎每天都去遛弯。”“村子现在的面貌是王书记带着大家创造出来的……”白集村村民对记者说。
“我的岗位很平凡,但能为居民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满足。”王衍杰表示,将时刻牢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努力在基层社会治理、集体经济发展、富民增收等方面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