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本报记者 武佩剑 通讯员 苗瑞丰 李阳
“撂荒耕地治理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底数,全面掌握耕地撂荒现状。”
“建立长效机制,科学制定撂荒耕地分类处理办法和复耕计划,才能有效激发承包户复耕复垦的积极性,确保新耕地应种尽种。”
……
今年2月,在睢宁县睢河街道官一社区召开的2024年度第一次协商民主议事会上,与会的协商议事委员、社区干部、种植户代表等围绕“官一社区900多亩撂荒地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议题,面对面交流探讨,支招献策。
据了解,睢河街道官一社区有居民659户,耕地面积3800多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近年来,受农业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偏差、农民外出务工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一些耕地撂荒现象发生。
为了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官一社区按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原则,以协商民主议事为抓手,多次召集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议事,通过多次协商讨论,各方达成共识并在社区居民代表会上通过,以“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农户”模式,将撂荒耕地集中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代耕代种,同时,把治理撂荒地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结合起来,高质量建设一批撂荒地治理示范基地。官一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坤说,经过协商,95%以上的居民同意该方案。
6月10日,官一社区油坊、四闸等8个村民小组的田间地头,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声,一块块撂荒地相继规整翻新。
“土地复垦出来后,我们又及时召开社区‘两委’会议,商议土地承包事宜。经过反复商量研究,在保证村民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最终决定发包给具有经营能力的承包大户。”官一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仝太连说。
“新复垦的农田地势平坦,旱能灌,涝能排,非常适合大面积农作物种植,我已经全部承包了下来,目前种植的是玉米和大豆,以后再考虑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站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种植大户陈坚说。
截至目前,官一社区900余亩闲置撂荒的土地已全部具备复耕复种条件,且已顺利承包出去,承包租金也及时发放到居民手中。
“如今在官一社区,‘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蔚然成风。在‘商量’中,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欢心事,也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一线,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李坤表示,接下来,官一社区将紧盯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目标任务,盘活土地资源,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