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真热闹
本报讯(记者 武佩剑 通讯员 赵鹏)“新农村无限好,有景有色有花草,大周生活质量高,感谢党的政策好……”7月1日晚7点,睢宁县李集镇大周村农民“村晚”在该村的百姓大舞台举行,整场节目由农民自导自演,一个个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节目轮番上演,热闹与喜庆展示着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展示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整场表演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不时响起热烈的喝彩和掌声。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团结奋进的气氛。
“表演的节目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演职人员全是大周村普通农民。”大周村文艺演出队队长杜合彩说。
说起这支演出队,当地的群众赞赏有加,而“拉扯”出这支农民演出队的人,是大周村的前任第一书记杨剑锋。
为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在杨剑锋和大周村“两委”的提议和促进下,村里成立了文艺演出队,按照自愿、兴趣、业余的要求鼓励村民加入,队伍成立之初便有20余人。
队伍成立了,节目从哪儿来呢?在演出队员的商议下,结合李集镇现有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节目创作,大伙在一起商量节目的编排,就这样,歌舞《太阳出来照四方》、跑旱船、竹杠舞《左邻右舍》、钱杆舞《开门红》等一个个节目逐渐成形。现如今,大周村文艺演出队有“演员”40多人,节目更是多达30多个,可连演近4个小时。
“我平时爱好唱歌跳舞,知道村里有这个团队就赶紧参加进来,到今年也有8年时间了,在这里既能培养我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为乡里乡亲演出,我觉得很开心。”队员李云说。
“农忙过后,基本是每周都有表演,每月都有新节目。”杜合彩说。
“乡村文化既反映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体现和表达,通过接地气的文艺节目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李集镇副镇长张百乐说,下一步,李集镇将充分发挥村级文化阵地作用,搭建好聚民心筑同心的平台,通过文艺演出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激发乡村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