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乡村振兴新赛道
本报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李梦丽
“老板,这个‘龙’的面塑不错,给我装一下。”
“好的,马上包装。”
……
6月29日上午10时许,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陈井面塑工作室挤满了前来购买面塑的游客,村民张秀梅、王颖正配合非遗传承人刘振苏包装已销售的面塑产品。
今年以来,睢宁县姚集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带动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支部引领”“资源盘活”“利益共享”等方面狠下功夫,激发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
以水兴业 打开发展新思路
“今年养的鲢鳙鱼马上就要上市了,预计10元一斤,价格比去年还高,又是一个丰收年。”冯庄村养殖大户陈军说。
姚集镇境内水资源丰富,冯庄村依托紧靠黄河故道,黄河滩面多,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
“发展水产养殖业,养哪个鱼品种,往哪销?”这是摆在冯庄村“两委”班子成员面前的一道必解题。
向发达地区学习养殖经验,冯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到金湖县水产养殖基地进行学习。
经过学习,冯庄村充分利用黄河滩面的资源优势,以水为媒,开展河权改革探索,村集体通过水面发包租赁的方式,经过平台、民主协商、四议两公开等程序外包给村民开展水产养殖。
随着养殖的成功,冯庄村村民看到养殖的甜头,均要求租赁黄河滩面地发展水产养殖。
“村里有黄河滩面地总共160亩,103亩都租赁出去了,仅租金一项,村集体年增收达8万元。”冯庄村党总支书记陈雷说。下一步,将规划好养殖品种、区域,加大黄河滩面地租赁等,推动水生态价值进一步向经济价值转变。
壮大增收 拨动致富“金蒜盘”
姚集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12.5万亩土地。
“我们村自2016年起,村民就广泛种植大蒜,但是基本靠外地人来收购。”新安村党总支书记孙忠介绍。
为了增加大蒜的附加值,助力村民增收,带动村集体增收,新安村党总支书记孙忠带领村“两委”开始了精打细“蒜”,如何有效进行大蒜储藏、加工,从何提高大蒜效益、提高村民收益,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份,新安村与睢宁元润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新安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侧建设厂房,占地900平方米,内设冷库360平方米、烘干房120平方米,购置大蒜生产设备,配置提升机、分瓣机、脱皮机、色选机、挑选平台、消毒池、擦干机等大蒜加工机械,年加工大蒜3000吨;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电、消防等附属工程。
孙忠说,今年可储存及加工大蒜3000余吨,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解决村内剩余劳动30余人就业。
逐绿前行 吃上田园“生态饭”
“你们这空气太好了,天然氧吧,石头房民宿也很有特色,土菜也好吃,下次还会来。”
“这是我们的土特产散养草鸡蛋,您带回去品尝下。”
……
黄山前村庄背靠千亩林海,面朝黄河故道,324 省道穿境而过,傍依古黄河风光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乡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黄山前村是第五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姚集镇黄山前村党总支抓住生态的“密码”,整合并盘活乡村闲置农舍、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
“我们打造了数十间田园特色的乡风石头屋民宿、千亩森林氧吧、杉水人家美食饭店等项目,吸引游客源源不断来游玩。”黄山前村党支部书记陈辉强说,仅今年“五一”期间,前来黄山前村旅游的游客达500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各种生态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
“通过党建引领盘活水资源,奏响振兴致富音;通过延长产业链,拨动致富‘金蒜盘’;通过逐绿前行,吃上田园‘生态饭’;姚集镇各村筑起全新的振兴赛道。”姚集镇党委书记周扬表示,姚集镇将抓住党建引领产业兴这个重要引擎,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做好农村资源盘活,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地制宜,让农村的“小资源”,创造出乡村发展的“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