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全力构建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新模式

2024-05-2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5-2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丁僮 郭良骥

近年来,铜山区牢固树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建立健全长效运行十项机制,形成比党建看基层基础,比队伍看担当作为,比产业看强村富民,比治理看文明和谐“四比四看”的比学赶超氛围。截至2023年底,铜山区7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有54个“销号”,超额完成“销簿”任务,“党建+股田制”覆盖128个村,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近28万元,273个行政村中136个集体收入超50万元,强村富民的“四领办四比看”工作品牌越擦越亮,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的铜山模式初步形成。

守正创新明思路

面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均衡、服务乡村振兴缺少抓手和资源、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等短板。铜山区在全区推广实施“支部领办集体产业、书记领办富民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为民实事”“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领办什么”。铜山区坚持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发力点,建立“同您协商、领办实事”工作机制,利用政策宣讲、集体座谈等平台渠道,在最大范围内征求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建立群众诉求清单,及时调整群众评价不高、成效不明显的项目,构建起有需求、有领办、有反馈的工作闭环。

聚焦“谁来领办”。在领办集体产业上,给村党组织压担子,大力推广“党建+股田制”“小田变大田”“支部+电商”等富民做法,编制“一村一策”,落实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在领办致富项目上,注重发挥村书记的头雁效应,明确实绩导向,以领办致富项目锤炼能力素质;在领办公共事务上,深入推进党员中心户工作优化提升重点任务,让党员中心户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上来,成为协同推动村级工作落实的重要力量;在领办为民实事上,深化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用好党员“积分管理、星级评定”二十条,将高分党员列入骨干党员,设岗定责,全程包挂民生微实事。

聚焦“如何领办”。区级出台“四个领办”常态长效十项机制,区镇两级设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对成效好、群众满意度高的项目予以表彰奖励;镇级用好分类指导和动态反馈机制,建立领办项目库,有效利用政策红利,推动领办项目与中心工作、区镇重大发展项目相结合;村级将村支部、村书记、党员中心户、骨干党员等关键力量和乡村振兴各要素串成有机整体,通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个人出资创办企业、开展代办服务、解决民生微实事等项目,切实增强党组织发展产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创造力。

截至目前,领办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以及群众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关键小事,其中村党组织领办集体产业项目1151个,支部书记领办富民项目1003个,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项目1639个,骨干党员领办为民实事1607个,富民项目涉及资金逾10亿元,骨干党员和1901户党员中心户累计调解矛盾纠纷8000余起,为基层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强基固本重提升

面对一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基层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不多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铜山区坚持把“四个领办”作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强治理促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着力建强战斗堡垒、锤炼过硬队伍、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标、提质、提效。

筑牢领办“组织力”。常态化做好评价定级、软弱涣散整顿提升等工作,实现村(社区)“四个领办”项目全覆盖,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融合发力。将各类涉农政策资金向基层汇聚倾斜,研究“跨村联建”工作意见和支持举措,片区党委、产业联盟取得初步成效。健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推行“产业基地+田间学校+专家教授”实用人才培训模式,为村集体产业发展提供跟踪指导。

锻造领办“硬实力”。聚焦领办动力不足,制定出台“强基础重规范促提升”“1+5”系列文件,实施村书记专业化管理,开展学历能力“双提升”工程,拿出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面向优秀村书记招录,将村集体增收与村干部奖励挂钩,系统培育“有情怀、懂产业、能致富、敢担当”的农村带头人队伍。聚焦后备人才,贯彻落实村党组织后备人才培育十项措施,按照机关派第一书记、银行派金融村官、企业派富民助理、高职院校派科技顾问等方式,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村任职。

激发领办“原动力”。把深化“四个领办”作为区镇村三级“书记项目”,实行一题同领、协作式推进、比较式探索,形成区委统领、区镇联动、村党组织主导的齐抓共管格局。坚持将领办集体产业、富民项目作为评价村党组织的重要标准,引导村级党组织将党的组织建设深度嵌入强村富民中。

截至目前,铜山区村书记中累计有6人进入镇班子或公务员队伍,9人当选市两代表一委员,70人获评市“五星”书记,44人被评为“百名示范”“千名领先”书记,15人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党建+股田制”面积超8万亩,2021年、2022年、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分别是69万元、62万元、70万元,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

争先进位比干劲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引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在全区形成“四领办四比看”的浓厚氛围,铜山区通过年初项目研判、季度分片观摩、年度擂台比武等形式,重点培育一批示范村(社区),组织镇村以比促做、以比促学、以比促优,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达到检验实绩实效、激发干劲拼劲、实现互学互进的目的。

选育主体,明确“比武”重点。指导村(社区)结合中心工作和总体规划,做好“四个领办”立项工作,明确全区重点培育示范村,通过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四个领办”工作模板。常态化召开片区观摩会,通过项目路演、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展示基层在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富民增收、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的实效,促进镇村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共同进步提升。

搭建平台,激发“比武”干劲。铜山区研究出台“四个领办四比四看”促村(社区)进位争先工作方案,每年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四领办四比看”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在全区形成守正创新、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每年在“镇级初赛+区级决赛”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擂台比武模式,通过镇级初赛组织全区村书记逐一“上台”,现场“过招”;开设投票通道,让群众为镇级初赛成果投票“把关”;擂台现场比武,邀请市区相关业务部门领导作为专家评委全程参与,对村书记擂台比武情况进行打分点评;赛场外开设优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窗口,以“线下展台展陈+线上团队直播”等方式推介“土特产”,切实将擂台赛打造成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练兵场”和“加油站”。

强化运用,营造“比武”氛围。将擂台赛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决赛结果作为村级班子综合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村书记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真正把村书记队伍抓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形成“头雁”领航、“强雁”展翅、“雏雁”齐飞的乡村人才“雁阵格局”。对决赛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给予相关党组织2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作为奖补。在相关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对决赛中表现优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书记进行专题采访、广泛宣传,优先推荐作为各级评先树优对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价值引领作用,激励全区基层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共提升,为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目前,全区共开展擂台赛83场,1180人次优秀村书记上台参加竞演,评选出区级优秀案例20个,开设“四个领办强治理促振兴”“走进‘四个领办’重点村”专题专栏,拍摄专题微视频20部。

下一步,铜山区将以“四领办四比看”为抓手,全链条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为高品质建设“四高地一福地”、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江苏强区”,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铜山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