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根基 赋能思政教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
总书记的指示强调了三种文化形态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的创新路径,着力培养深受中华文明滋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文化育人基础。“强教必先强师”,学校思政师资队伍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的成效。要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政课教师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整合多方资源拓宽思政教师队伍学习红色文化的渠道,引导思政课教师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挖掘文化时代内涵,推动思政教育“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充分挖掘本土特有红色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大思政课”的典型场景,以实践教学的形式阐释红色基因、厚植理论认识,推动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让红色资源的根和魂在思政课中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强化多方协同联动,实现可持续融合发展。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多方协同联动。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思政课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同时,强化与本地红色场馆、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阵地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推动资源共建共享。要强化考核评价,让红色资源与思政课融合程度成为思政课建设评价、教学科研成果评选、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要落实经费保障,加大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实现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可持续发展。(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