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铜山 > 正文

北村好风光 激起众人好“骑”心

2024-03-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3-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北村村蝶恋花·梅谷。
百人骑行队从北村村广场出发。
勇敢、自信、阳光的小骑手。

本报记者 张焕钰

春暖花开的3月,正是户外采风、运动休闲的好时候。3月17日,2024名酒名村行暨第二届徐州环微山湖骑游大会(楼山湾站)开幕,百名骑手齐聚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环湖骑行,响亮的口号、欢快的舞蹈、动感的音乐,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活动由徐州市农业农村局、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铜山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柳泉镇人民政府、洋河股份名酒徐州事业部联合主办,徐州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柳泉镇文化与体育站、徐州锐德川克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洋河大曲(经典版、复兴版)独家冠名。

近年来,我市一直将乡村振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字号、省级示范乡村在我市比比皆是。

伴随着第二届徐州环微山湖骑游大会的成功举办,2024名酒名村行品牌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名酒进名村活动,进一步展现徐州各文旅名村振兴风貌,展示新农村发展变迁成果,讲好徐州乡村振兴的故事。

乡村“骑”遇 车轮上看美景

“2024名酒名村行骑游大会,我们来啦!”早上9时左右,在北村村广场,一个个自发组成的骑行队喊着口号,整装待发,并兴致勃勃地拍摄出发前的合影。

伴随着发令汽笛的响起,骑手们从北村村广场出发,沿着微山湖畔的彩虹道一路南行至望马村铙山小学,再原路折返北行至北村市集,活动全长13.2公里,累计爬升95米,途经北村村千亩观荷园、唐古槐、古井、龙门巷、水寨、向阳渠、38孔桥、乡间民俗、仿古建筑等多个景点。

在美丽的山水田园间,骑行者全副武装、御风前行,一路尽享柳泉湖光山色和人文古迹之美。

“太美了,吹着湖风,赏着美景,一点也不觉得累。”

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9位老人组成了老年骑行队,他们从市区出发,骑行了40公里,只为一睹北村名村风采,“对我们来说,这点距离是小意思,我们之前曾骑行到青海、云南、广西、西藏等地,这一回我们主要是来看风景的,看看传说中的‘名村’到底长啥样。”

8名5岁半到8岁的孩童自发组成了少年队,在领队老师的陪伴下,全副武装环湖骑行,孩子们个个满头大汗,稚嫩的小脸、前行的身影,都透出了满满的勇敢、自信和阳光。

名村蝶变 美景里话振兴

在一路美景中御风前行,骑手们纷纷为北村之美发出由衷的赞叹。然而,13年前,这个风光旖旎的村子竟是个满目疮痍的“石头村”和“光棍村”。北村村的蝶变历史,也成了令骑行者们好奇的话题。

16个山头三面包围,一面紧靠微山湖,没有一条正式通往外面的路,那时候的北村村几乎是与世隔绝。据村里老人说,当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宁往南去一千,不向北村挪一砖”,说的是北村村的小青年找对象都难,“光棍村”就是这么来的。

洋货进不来,土货运不出,家家茅草屋,这就是过去北村村的真实写照。

“我10岁大的时候才第一次吃到大米。你想想,那时得多穷?就是因为穷,村子里的人搬走一半。”67岁的朱玉春回忆起以前的北村。

2010年3月,北村村的命运齿轮转动了起来,进城做过生意、下水搞过水产养殖的刘广铎,出任柳泉镇北村村党委书记。他1990年在村里做过会计,1998年担任村主任,对北村村的状况了然于心,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搞环境”。

“一开始,我的想法和动机很简单,就是想把北村拾掇干净,有一个方便进出的好环境。然后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修路;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盖集中居住房;争创传统古村落,加强古迹保护;通过拆、清、建、铺、绿、绘、亮‘七字方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搞卫生”的路上,刘广铎一旦开始,就再也没有停下过脚步。

他将上级文件精神学懂弄透,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全局意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近13年来,北村村从上级争取的项目资金3400多万元。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他终于让一个破旧丑陋的“万难村”完成快速蜕变,粉墙黛瓦赛江南;村里的经济由原来破山毁绿“卖石头”摇身一变,大兴旅游“卖风景”;由原来的“脏乱差”村庄,变成宜居宜业和美村庄。

如今的北村村下辖北村、塔山、西村3个自然村,“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幅画、一院一盆景,一寨七园一碧湖”的景点布局也已经形成。3月梅花香、4月桃花艳、5月月季次第开、7月以后荷花鲜……北村村的旅游赏花季从3月份开始,月月精彩,北村村的生态旅游月月都是“蜜月期”。

在摸索中前行,渐渐地,刘广铎结合本村实际找准定位、规划蓝图、制定目标,也找到了“乡村振兴”的破题关键。

生态立村 振兴中寻“金”路

环境美了,如何发展产业,进一步推进富民增收?

北村村的答案是农文旅融合发展。

构建生态旅游带,修建旅游环线道路5.4公里,让游客吃在湖鲜小吃一条街,住在“乡里寒舍”精品民宿,玩在沙滩、游乐园、月季花海、梅花谷、观荷园、教子园、葡萄采摘园、垂钓区、传统村落、游湖观光及水上娱乐项目等;同时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建电商服务中心,自主品牌“楼山湾”被中央多家媒体连续报道,通过网络平台,推动螃蟹、鸭蛋、莲子、菱米、芡实等水产品上行,借助旅游客户下行,年交易额3000余万元;村党委还创新推行“合作社+村委会+农户”运营模式,102户村民以资金、鱼塘方式入股,筹集资金6700余万元,全力打造楼山湾湖光田园度假区,盈余到期分红,让产业真正根植于乡村生活,村民真正成为土地出租收“租金”、打工创业挣“薪金”、合作社分红拿“股金”的新“三金”农民。

2018年到2022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69万元增长到4.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77.93万元增长到182.48万元,增长幅度实现翻一番。全村300多户近10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旅游业年收入8000多万元,旅游旺季每天吸引3万余人观光游玩,体验特色田园乡村慢生活。现在的北村村,已成为村强民富的和美乡村。

“以前卖桃子,要自己跑销路,也没有方向。现在村里旅游业发达了,来这旅游采摘的人多了,一传十、十传百,我的桃子也‘出名’了。来的游客我都加了微信,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大家都来买我家的桃子,徐州市区来买我桃子的更多,人气旺了腰包就鼓了。”北村村龙超果生态园的老板刘学东脸上笑开了花。

目标明确再加上敢干真干,这一路走来,北村村用一项项荣誉绘出了文旅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北村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国家级荣誉9项;获江苏省文明村等省级荣誉24项;获徐州市党建示范点、徐州市乡村振兴先进村等市级荣誉32项。目前,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已经申报成功,现处于创建阶段。

搭上“美丽江苏”发展快车的北村村,正在全力打造徐州乃至全国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样板地,加速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