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步调一致往前走 绿水青山见笑颜

2024-03-11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孟祥
2024-03-11  中国徐州网

2024年全国两会各地委员代表齐聚北京,共同进京“赶考”,奔赴“春天之约”。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在会场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既有有关国家发展的“大政策”,也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小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同代表们就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思考、总结深层逻辑:“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更长远、更可持续的未来:这件事做得“还远远不够。任重道远,现在还是要继续抓好”。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治理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晴天变得越来越多,蓝天也越来越多,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但我们要看到,生态文明治理的常态化和长久化,要保证抓生态文明建设不松、抓绿水青山绿色保护不懈。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从中国发展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充分汲取营养,并在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中丰富成长,其是历史、实践和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解决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和矛盾的思想之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和提供保障。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不能说老问题没处理完,新问题就可以歇一歇、放一放。解决老问题是当务之急,但也要重视新问题,得同步抓。”百年奋斗铸就伟业,接续前行只争朝夕。在处理生态问题时,必须坚持“解决老问题是当务之急”的原则,并与此同时,对新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同步应对,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新问题和老问题,以新的举措来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咬定绿色发展不放松,聚焦生态建设加把劲,以积极作为、善作善成的劲头让绿水青山见笑颜。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动生态文明进程的特殊历史阶段。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保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及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都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肥沃土壤之中。这一理念既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现代传承,也是对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突破生态环境痛点,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发展绿色经济,以科技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助力中国人民走稳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勇向前。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保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姿态,一点一点地抓好绿水青山保护。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不断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路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绿水青山永见笑颜。(李雨浓)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