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春回大地万木荣 植树造林绿意浓

2024-03-11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孟祥
2024-03-11  中国徐州网

春日的序曲悠然奏响,当春风的脚步来到3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植树节,蓬勃的绿意便奏起一曲生命的交响,让人与大地迎来了一场盛大的邂逅。

这场生机勃勃的邂逅背后,是千百年历史的跋涉,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插柳植树的传统早在千年以前已然存在,但那时多发生在清明时节,植树节也尚未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节日。而当时光的指针跳转到近代,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正式将植树节定在312日。直至1979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敲定下,植树节从此在中国人的日历上安家落户。

在这一天,人们走出钢筋混凝土打造的“钢铁森林”,迎着春风,踏上田间地头。挖坑、培土、浇水,人们用辛勤的双手挖掘出一个个希望的坑穴,将嫩绿的树苗植入其中,让土地的希望在手中延续。

那些嫩绿的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熠熠生辉。那一刻,我们仿佛能听到大地的呼唤,感受到生命的脉动。它们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生命的长歌,是希望的寄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植树节不能只是一场“运动式”的狂欢,而更是生态文明的呼唤,是对自然危机的积极回应。随着工业文明的狂飙突进,我们曾一度沉醉于对物质世界的征服与改造,却忽略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山火频频作乱、森林片片砍下,土地沙化日益严重……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无不深刻地提醒着我们,毁掉一片森林可能只需要一瞬间,但孕育一片森林却需要数十年的努力,人类需要对我们相生相伴的树木有着发自心底的认识与敬畏。植树节便是其中最好的契机,它的存在时刻警醒着我们,每一次对自然的破坏,都是对人类未来的践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突出地位,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绿水青山成为全国的工作重心之一。曾记否,4500米的高原之上,生命绝迹的西藏那曲,如今已经彻底告别“无树村”的名头;曾记否,黄河“几”字弯旁,寸草不生的库布齐沙漠,如今已成为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曾记否,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黄沙漫天的塞罕坝,如今已造起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植树造林,绿荫蓝天,在党和国家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绿色的奇迹在华夏的土地上绽放,昔日荒凉的土地也迎来春暖花开的宽广未来。

树木是大地写给世界的诗,绿意是生命为自己留下的路,在春风阵阵的植树节中,让我们携手播下生命的种子,呵护每一片绿色的林荫,用笃行的脚步踏出一条前程似海的绿色发展道路,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长城,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顾欣)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