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绘就温暖人心画卷 彰显发展为民底色

2024-03-0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哈晓蕊
2024-03-07  中国徐州网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在教育、医疗、就业、收入等民生工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新任务,并在农村改革发展、城镇化、城市更新等方面关注到了种粮农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等多个群体的关切。政府的民生新任务,对老百姓而言,就是民生好消息。(3月6日人民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彰显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民至上情怀。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发展的旨归始终为民。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真金白银,推出真招实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倾力书写出硕果累累的民生答卷。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从就业到医疗、从教育到养老,百姓身边事、贴心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回望2023年的民生图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最醒目的标识,人民群众享便利、得实惠是最真切的注脚。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多样化需求,增进民生福祉就意味着不仅要解决“有没有”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问题。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进一步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进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回望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召开重要会议还是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民生福祉。一段段话语,表达了百姓心声;一帧帧镜头,记录下时代温暖;一组组数据,映照着为民初心,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彰显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瞩望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将会更加精彩。(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