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成绩单”见证江苏经济“含金量”
3月5日,江苏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联合发布202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翻开江苏年度“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82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6551.3亿元,占GDP比重为75.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8.29万人,同比增长5.1%……一连串上扬数据,记录着过去一年的奋斗收获,也见证了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成绩单”里看潜力,经济发展韧劲十足。回顾过去一年,江苏这份“成绩单”的取得可以说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持续承压中,江苏经济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在“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结构、速度、效益等各方面的“进”。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稳居榜首,13个设区市全部上榜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作为经济大省,江苏锚定“前沿阵地”战略定位,努力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做示范,充分彰显了江苏经济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
“成绩单”里有温度,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经济大“账”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小“账”。一组组“账面”数据,体现在“人面”上,那就是老百姓的“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是否充裕。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74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比上年增产0.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这些民生“账单”背后,是一系列减税降费、保供稳价、稳岗扩岗等政策“组合拳”在发力,扎扎实实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年度“成绩单”也有力证明,江苏正用更有温度的发展为全省百姓托举“稳稳的幸福”。
“成绩单”里显力度,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在保障经济运行“稳”的同时,江苏追求高质量发展“进”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歇。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江苏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4%。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9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7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从一组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江苏制造全面提升、迈向高端的跃动曲线,更能感受到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乘风破浪扬帆劲,奋楫笃行开新篇。过去一年,江苏经济在一轮轮“压力测试”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2024年,江苏将牢记嘱托,坚定扛起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奋力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