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比武”比出基层干部精气神
本报记者 胡劲松 于珑 张亚轩 通讯员 宋子龙
12月15日,沛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总决赛,34位村(社区)书记轮番登台,现场过招,“晒”成绩、“亮”经验、“谈”收获、“练”本领,充分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忠诚履职的良好精神风貌。
擂台赛上,大屯街道安庄社区书记率先出场,亮出最美生态发展名片;朱寨镇暗楼村踔厉奋发,小田并大田绘就富美新画卷;五段镇后六段村挖掘电商产业,拓宽村民收入途径;安国镇汉居雅苑社区整治环境,营造美丽乡韵;汉源街道韩楼村创新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张寨镇立寺村文旅融合,奋力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一组组工作数据、一张张实景照片、一项项切实举措,让沛县大抓基层党建的思路办法、成效变化、亮点经验变得生动而鲜活。
突出党建引领 强化队伍战斗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书记更是扮演着“领头雁”的重要角色。
沛县县委书记丁广州说,县委高度重视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夯实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沛县把“乡村振兴领头雁全链条培育工程”作为本年度县镇两级书记项目,深入开展“头雁领航”“培源提质”工程,让各位村(社区)书记争做对党忠诚的“领头雁”、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真心为民的“领头雁”。
台下有作为,台上展激情,“擂台比武”既是一次“成绩晾晒”,也是一次“能力检验”,更是一次“工作动员”。
沛县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功能提升年”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以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为契机,把选准用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围绕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担当作为强、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强、作风纪律强的“五强”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完善“选、育、管、用”链条,引导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学干结合、以学促干,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昔日的安国镇贺庄,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今年3月以来,在“领头雁”带动下,不论是村容村貌、配套设施,还是集体收入、乡风文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根在农村,踏踏实实为农民做点实事,是我的本分,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一心追求的事业。”贺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苏苏说。
为建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加速乡村振兴,沛县创新开展“兴村专岗书记”公开选聘,面向社会公开竞选27名村级“领头雁”,吸引众多像张苏苏这样的优秀人才聚集。
此外,全县还实施“优选计划”,吸纳142名后备干部进入村班子,其中50余人当选党组织书记。目前,沛县进入村班子的548名致富带头人里就有372名退役军人。
“我们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建好优质人才‘蓄水池’,强化乡村振兴‘硬支撑’。”沛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颂说。
聚焦党建强基 强化组织引领力
为牢固树立严紧硬实工作作风,着眼化解“守摊子、不会为”困境,沛县县委组织部针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措施53条,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举措,落细落实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挂,1名第一书记派驻,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整顿转化保障机制。
与此同时,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优化提升行动,向上争取“省党费援建项目”5个共400万元村部援建资金。对村级组织负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调研16个村(社区),召开村级减负专题座谈会6次。深入纠治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突出问题,合并、取消3类党建台账事项,清理各类制度牌、宣传牌1617个,切实让基层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针对全县“头雁队伍”来源广、结构优、功能强的特点,为推动队伍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沛县县委组织部进一步做好专业精准“育”文章,聚焦“缺什么补什么”,搭建“校地合作”等平台,稳步开展“学历提升攻坚年”行动。
目前,全县39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1%,平均年龄较换届前年轻8岁。同时,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县级领导干部与“后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对帮扶,实现产业联促、资源联享、发展共赢。
围绕系统科学“管”,沛县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通过建立备案管理机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完善考评退出机制,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监督有章可循。
为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上更有“奔头”、经济上更有“甜头”、政治上更有“盼头”,沛县树立“凭工作实绩论英雄”鲜明导向,持续畅通晋升渠道,目前5人被录用为公务员,8人进入镇领导班子,14人进入事业编制;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人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4人入选省“百名示范”书记、50人入选市“千名领先”书记。
“以前一抬头就望见‘天花板’,现在村支书也可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吉永于2019年12月担任栖山镇副镇长,目前仍兼任胡楼社区党总支书记。他说:“政治上有地位,待遇上有保障,未来也有期待,现在我更能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增加集体和百姓的收入,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坚持党建赋能 强化发展带动力
近段时间,在众多沛县人的微信朋友圈里,“10块钱吃一顿”的信息引人关注:沛城街道香城社区以“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为标准,着力解决辖区“一老一小”就餐问题,并推出60岁以上老年群体就餐优惠政策。
今年夏天,香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冯杰等89名“五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优秀村干部到浙江杭州等地“充电”。5天时间里,外地超前的工作理念、先进的经验做法让冯杰的思路更加开阔,返沛后她就着手创办社区食堂事宜。
“群众关心的‘小事’就是社区工作的大事,只有把一件件‘小事’办好,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也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共同心愿。”冯杰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沛县以基层优秀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培育“红筝程”“红窗花”“红哨梢”等基层治理党建品牌,以点带面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及服务效能。
人才队伍活水涌流,乡村发展活力迸发。沛县成立县级工作专班,落实“县规划、镇统筹、村落实”机制,先后将1204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新选派285名金融村官到村任职,建成“沛泽驿站”普惠金融服务站点316个,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金额4.2亿元,发放脱贫小额专项贷款3.92亿元。
为夯实管理基础,沛县还建立了村书记基本信息库,指导各镇(街道)制订村书记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体检单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到户进人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包村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干部、基层党员骨干开展入户走访,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7件。
“我们将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造‘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让乡村更有活力。”沛县县委副书记潘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