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绘就“冰雪经济”斑斓画卷
岁末的中国,气温逐渐走低,全国多地已陆续出现降雪,冰雪资源正释放出火力全开的“热效应”,成为寒冬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培育源源不断的冰雪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在“冬奥效应”的带动下,中国冰雪产业链持续扩容,冰雪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文旅融合为冰雪经济打造出了新的消费增长极,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预测,2024—2025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有望达到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
哈尔滨、吉林等地是冬季冰雪旅游的热门城市,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它们通过积极开展采冰节、嘉年华、音乐节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冰雪主题活动,推动“体育+文旅+消费”融合发展,打造冰雪文旅IP,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构建起了多层次、多样化、多业态的旅游体系,助力带动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交通出行的全链条消费复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之一。
如果说文旅融合点燃了冬季消费新活力,那么冰雪体育赛事活动则是有着不容小觑的带动和引流作用。尽管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将近两年,但冬奥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办好一场赛,搞活一座城”,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不仅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而且能够提升城市美誉度。据悉,2023-2024赛季,中国将举办国际冰雪赛事18项、国内冰雪赛事91项。在赛事的引领下,广大群众对冰雪运动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在积极传播冰雪文化,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构建更高水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同时,也为冰雪运动人才的培育和引导创造了积极条件,推动全民冰雪运动向纵深发展。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冰雪产业全面升级。”冰雪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更是幸福产业。在“冰雪+”的带动下,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培训等产业发展正酣。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预测,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89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
“热效应”下,冰雪装备产业也迎来飞跃式发展。从滑雪板、滑雪服到智能滑雪机、造雪辅助设备……一批冰雪装备企业拔地而起,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由“冰雪资源”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目前,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制定了中长期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张家口、廊坊等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冰雪产业聚集区,推动构建发展大冰雪,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新格局。
白雪皑皑、银装裹素,寒冷生辉、冰雪生金。冰雪资源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动能,以高昂向上之姿,继往开来之势,绘就冰雪经济蓬勃发展的斑斓画卷。(孟鑫)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