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加速智能融合,提升传播力竞争力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
加速智能融合,提升传播力竞争力
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在主题为《智能变革与传播力竞争力新影响要素》的演讲中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与人民群众对新视野、新知识、新服务、新文化、新观点、新认知的需求。知识需求与精神满足是国人的核心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更多知识服务的需求,必须以新的思想框架重新审视、理解、把握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让受众能够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支出,在不同传播方式、渠道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得到更为持久、深层的精神满足。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智能传播变革正在深刻发生,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播领域的认知方式和演化方式产生复杂影响,成为智能传播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未来,数据不仅是生产要素,更是影响力的生成要素。对数据的收集控制、发布解读,成为当今世界更为隐蔽、更具战略意义的施加影响方式,数据话语权也将成为国际传播的战略博弈工具和战略竞争焦点。随着智能传播形态的出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开始影响人的认知,信息分发环节在影响力生成中权重不断扩大,影响力生成逻辑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因此,AIGC今后将会成为超级传播主体。
随着智能传播变革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体应当主动转变内容制作思维和运作思维,努力为受众提供知识溢价与服务溢价,积极创造多重价值。建议媒体从面向阅读需求走向面向发展需求,更多服务于中小企业主、中小投资者等肩负发展责任、关注发展要求的读者,为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和服务。建议媒体从立足分析思维走向立足发现思维,结合事实分析研究,发现数据中蕴含的特殊关联、隐藏信息,从而感知态势、发现机会、创造价值,为受众提供有吸引力和价值的服务溢价。建议媒体从注重分析态势走向注重挖掘机会,从结构性不足中挖掘潜藏和现实消费需求,通过发掘机会来吸引读者关注。建议媒体从优化传播思维走向驱动传播思维,在制作内容、运作媒体时,把用什么方式能驱动更多受众参与再传播作为核心策略,努力形成多轮、多次、多向、多维、多形态的再传播。建议媒体从提升传播价值走向提升知识价值,在对数据的分析与展示中,体现思考、发现规律、提供方法和启迪。建议媒体从满足获知需求走向满足认知需求,在数据中有更多发现,提示重大关系、重大价值,以认知启迪创造再传播价值。建议媒体从关注内容需求走向关注精神需求,以知识溢价和服务溢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身处智能传播变革大潮中,媒体深度融合应高度关注5个战略性选择。一是从整合走向深度融合,要基于数字媒体观推进媒体再造;二是从内容走向数字内容,要基于驱动再传播重构内容生产;三是从发布走向智能分发,要基于个性化推荐重塑传播平台;四是从传播走向交互传播,要基于深层影响力创新传播方式;五是从融媒体走向智媒体,要基于新质竞争力适应智能变革。前瞻而现实地看,媒体发展范式已经进入从融媒体向智媒体、从深融到智融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口,重塑融合已成为数字变革、智能变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媒体必须通过更主动加速智能融合获得更强赋能,以更加强大的智能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