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让乡村生态文明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2023-08-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哈晓蕊
2023-08-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8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日。这个纪念日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开辟了新渠道、搭建了新舞台,也为讲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契机。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2021年6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将生态保护作为专门的一章。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中国大地发生深刻变化。而从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道路不能千篇一律,激活绿水青山的价值,必须“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福建南平市探索推广生态银行模式,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和经营权集中流转并进行专业化运营,让青山变成“银行”,让林农变成“储户”,让资源变成“资金”,被誉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生动实践”。重庆市创新“地票”制度,探索将不适宜复垦为耕地的地块复垦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在为城镇开发建设提供指标的同时,为生态建设提供空间支持。徐州贾汪区以“高质量再造绿水青山”为出发点,坚持生态立区,持续开展采煤塌陷区治理,实施生态修复,矿坑变身生态湿地水鸟天堂。激活不一样的生态“基因”深入研究本地自然禀赋,采取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以绿水青山引领乡村振兴,要让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多元化、市场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乡村旅游与当地的特色农业、独特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走绿色发展之路与文化繁荣之路。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据测算,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量已超过30亿人次。湖南十八洞村、贵州遵义花茂村等一批贫困乡村通过开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就业增收,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农民作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生态环保的积极性。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创新推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积分制度。积分制度实施后,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自觉维护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实现了村庄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转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行政单元,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加强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为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提供思想保障。

“风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时代浪潮激荡中建设有活力、有希望的乡村生态文明,承续历史,滋养心灵,要让乡村绿色发展成为生态振兴新力量,守望绿色家园,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辛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