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门口”解决群众诉求
本报记者 马国明 通讯员 刘苏建 龚秋烨
组建“党建联盟”志愿服务队,探索“警网联动”矛盾化解模式,建立纠纷多元调解机制……近年来,睢宁县公安局睢城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不断拉近警民距离,让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党建引领 上门服务
“这种直接来小区办理业务的方式挺好,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可以少跑好多路,只是辛苦你们了。”6月21日,在睢宁县樱花园小区,居民李大妈握着民警的手说。当天,睢城派出所民警与“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小区,开展了居民社保、户口业务现场咨询和办理。
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睢城派出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力量,明确所党支部书记、所长为第一责任人,联合社区党支部建立“党建联盟”,带动社区广大党员主动靠前、积极作为,组建了“平安义警”等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群防群治,化解居民矛盾,为居民随时提供各种服务,让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下社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现已成为睢城派出所全警的工作常态,他们通过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作和社会治理。目前,加入该所“党建联盟”的基层党组织已近30个、党员900余名。
打造品牌 化解矛盾
前不久,家住凯旋家园的一对夫妻发生争吵,妻子怒将丈夫的手机摔在地上。接警后,民警将夫妻二人带到了“老王讲事说理工作室”,但双方仍不停地相互指责,倾诉着内心的“愤懑”。民警王忠良耐心地听完二人陈述后,入情入理地分析劝说,使双方情绪慢慢平复,渐渐消除怨气,最终言归于好。
“‘老王讲事说理工作室’由有着36年警龄和调解工作经验的社区民警王忠良创立,以‘说事、谈事、议事,论理、评理、明理’为工作原则,通过他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高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睢城派出所教导员吴小娜介绍。
按照“每社区一民警、每村庄一辅警”的标准,睢城派出所配齐配强驻村(社区)警力,驻村(社区)调解指导员深入村组、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协助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该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0余起,调解结案170余起,调解率达98%以上。同时,该所积极整合社会专业力量,成立专业调解委员会,今年已受理纠纷40余件,调处成功38件。
建立机制 多元调解
近日,金辉公寓2号楼两位居民因为孩子弹钢琴产生的噪声吵得不可开交。楼长和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与双方沟通,及时调解了此纠纷。
“我们所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楼栋长制’,通过‘党建+网格+楼长’的管理模式,推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对于社区里苗头性隐患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睢城派出所副所长程立民介绍,他们按照“思想觉悟高、群众威望高,服务意识强、责任意识强”的“双高双强”标准,邀请居民群众民主推荐楼栋长,及时排查邻里纠纷、老人赡养、婆媳不和、夫妻矛盾等不稳定苗头,对促进小区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依托 “楼栋长交流群”开展政策宣传、信息采集和发布安全预警信息等工作,仅东升社区的“楼栋长交流群”就已发布各类安全预警2000余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30余条。
据了解,今年以来,睢城派出所依托“楼栋长制”,介入解决小区公共问题130余个,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