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稳住外贸大盘 “韧性强”助力经济向好
我国外贸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2.1%,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外贸上半年顶住了外部压力,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随着更多政策措施发挥效力,外贸增长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7月26日中国商报)
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领域之一,持续做好稳外贸工作,事关国民经济稳定,也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20.1万亿元——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保持增长,规模创下新高点。这在历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充分展现出稳中提质的强劲韧性。
稳规模,拓市场,扩大外贸朋友圈。在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加快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广大外贸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开拓创新,在稳固与发达经济体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性市场,外贸市场多元化不断取得新成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进出口总值的15.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34.3%;对RCEP其他成员合计进出口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
优结构,提质量,激发外贸新活力。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稳住外贸经营主体是基础。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强调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商务部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措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动能,助力外贸发展。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容,同比增加8.3%,外贸经营主体活跃度明显增强。特别是我国外贸新旧动能加速转化,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跨境电商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有效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外贸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外需减弱对我外贸的直接影响仍在持续。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把握当下、着眼长远,汇聚多方力量、夯实竞争优势,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务实有效的措施持续发力,外贸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一定能够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的目标,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