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笔描绘“鱼米之乡”丰收新画卷
近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上半年江苏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夏粮总产量1407.1万吨,比上年增加6.8万吨,同比增长0.5%。喜看丰收粮满仓,“鱼米之乡”再次交出“丰收答卷”。
江苏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端稳了8500多万江苏人的饭碗,而且还是粮食净调出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江苏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保护耕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加强提升耕地质量力度。“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形成新增耕地近100万亩,至“十三五”末,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00万亩。江苏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连年增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柱。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水肥药精确施用……科技赋能让江苏耕地插上了智慧的翅膀。2022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总体机械化率达到62%。奋进的江苏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奋勇争先、主动作为,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十三五”以来,江苏不断完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国家级保种场和基因库数量均居全国首位,种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金种子”植根江苏沃土良田,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的丰收画卷。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进入新时代,广袤的农村大地万象更新,迫切需要各类人才策马奔腾、大显身手,必须聚拢更大的人才群体,让社会能人全方面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江苏各地多措并举,以政策引导、资金扶助、搭建平台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各类人才竞相驰骋在“鱼米之乡”的广袤沃土上,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新征程上,江苏将始终坚持寸“土”必争,筑牢“耕”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全面激活“人才引擎”,奋力描绘“鱼米之乡”丰收新画卷,为建设“大国粮仓”贡献更多“江苏力量”!(于宗华)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