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葡萄产业“串”起致富梦

2023-07-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7-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吴南起和种植户一起查看葡萄长势。通讯员 李晓东 摄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程诚 李晓东

走进铜山区刘集镇东梁庄村,一个个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葡萄枝藤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如珠似玉,丰收在望。

种植户李乐军一大早就来到葡萄园里查看葡萄长势。“村里能发展起这么多大棚葡萄,多亏了党支部的引领,给村民增收蹚出了新路,在我们眼里,大棚葡萄就像‘摇钱树’一样。”老李高兴地说。

老李家果园占地60多亩,有6个葡萄品种,主打黑珍珠、妮娜女皇,因为品种好、质量优,在徐州及周边市场很受欢迎。正如老李所说,东梁庄村的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党组织的领路。近年来,东梁庄村党支部围绕支部强、产业旺、群众富的目标,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如今,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不仅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村党支部书记吴南起说,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超过500余亩,常年需要招募工人,主要负责剪枝、疏果、施肥、绑枝和除草等工作。而在套袋和采摘等繁忙时期,需要的工人更多,这也带动了本村群众增收。

抓经济、促发展,发挥优势让产业强起来。东梁庄村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但一直实行小麦、玉米或水稻轮作,产出效益低。要想产业兴旺,就必须转变传统农业观念、发展现代农业。吴南起通过广泛了解村情民意,带领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最后选定发展葡萄生产,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以前我们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群众收入普遍不高。”谈起东梁庄村的变化,吴南起说,当时,为了帮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他和村“两委”成员先后到河北、山东等地参观学习,最终决定结合村里实际,把葡萄作为村里的主打产业。吴南起坚信只有质量好的葡萄才能更有市场。

为了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吴南起下了不少功夫。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邀请市、区果林专家驻点指导,探索开展技术改良,逐步形成了避雨、水肥一体滴灌等先进种植技术。同时村党支部还将有想法、有技术的党员和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在“产+管+销”运行链条上,培育一批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把党支部建到了葡萄产业链上,让有技术的农户与辖区家庭困难、管理水平较低的普通种植农户签约结对,手把手、面对面帮助他们解决在疫病防控、肥水掌控等关键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后,葡萄管理不用愁,销售不用愁,每年葡萄快要成熟的时候,合作社把客户引进来,不用出村就能卖,价钱也非常理想,真是省时省事又省力。”村民孙尚振边说边伸出了大拇指。

为了拓宽销路,打响东梁庄村葡萄品牌,吴南起还组织东梁庄村葡萄种植户连续举办了五届铜山区葡萄旅游文化节,邀请四方宾客来村里品尝新鲜甜美的好葡萄。来自连云港的李女士,听说东梁庄村举办葡萄节,一家三口专门来到东梁村,摘葡萄、尝鲜果,玩得不亦乐乎。葡萄产业“串”起了村民的致富梦,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

“发展没有休止符,我是一个乡土情怀浓厚的人,我心里一直有个愿望,要让我们的村民在田野里看到希望,把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好、把我们村建设好。种葡萄有了钱之后,我也在思考怎样服务好村民,怎样让群众有更好的价值追求。”吴南起说,除了抓好产业发展外,这几年村里还重点把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作为新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通过岸坡整治、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措施,打造柳编传承雕塑、荷塘亲水平台、葡萄“五有”长廊、二十四孝墙画、古井凉亭等景点,把“小事”做实,擦亮“面子”做实“里子”,村里处处洋溢着生态文明新气息、新气象。如今的东梁庄村河道碧波荡漾,村居繁花似锦。

葡萄藤蔓根连根,葡萄架下心连心。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更强了。每逢重大节日,村里还会举行各种活动,给老人们发福利。吴南起表示,老人是村里的长辈,也是年轻人的精神寄托,关注老人就是守护村庄的根基,为此,村里专门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在东梁庄村蔚然成风。村里还办好党员活动室、村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激发村民向先进看齐,更好地遵守村规民约,积极进取,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