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新沂 > 正文

这个村“蛭”富有新招

2023-07-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7-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陈小凡 通讯员 张明丽

“我现在已经投了2000尾苗子,2个月后就可以出栏,这一筐有20平方米,投入五六千元,出栏后每筐利润在3000元左右。”7月18日,在新沂市邵店镇西鲍村水蛭养殖基地,水蛭养殖户曹中江高兴地说。

只见一排排蓝色塑料水箱内,一条条水蛭正在“休养”,曹中江一边忙着向水蛭池中抛洒食物,一边检查水蛭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看到记者到来,他拿起塑料盆捞起几只水蛭,向记者分享起这个“金宝贝”。

2010年,在外务工的曹中江偶然得知养殖水蛭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他便有了养殖水蛭的想法。而后,经过多方考察和综合考量,曹中江决定回到家乡发展水蛭养殖。

说干就干,当年,他便立刻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在村里的帮助下流转了村内一处靠近河边的低洼地,正式走上了养殖水蛭之路。由于水蛭对水质、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而西鲍村水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让他的养殖之路如鱼得水,规模逐年扩张。“一开始规模很小,只有几分地,后来积累了很多经验,养殖技术慢慢成熟了,就开始扩建,现在已经有了十几亩地,还带动了村里六七家养殖户养殖水蛭。”曹中江笑呵呵地说。

13年时间,曹中江硬是把一洼洼池塘变成了“聚宝盆”,靠养水蛭走上了致富路。谈到销售和下一步的打算,曹中江自信满满地表示,养水蛭不愁销路,有很多外地商贩一到水蛭上市就会前来收购。目前,他养殖的水蛭供不应求,一茬养殖收入可达60余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针对西鲍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村党总支也积极发力,在土地调整、技术指导等方面给养殖户开绿灯、送红利,只为让养殖户能够专心致志搞生产。截至目前,西鲍村已有水蛭养殖户十余户,亩均效益可达3万至5万元。

西鲍村党总支书记张宇告诉记者:“由于水蛭养殖需要空间,西鲍村打算把前几年收回的公共空间及部分林地通过发包方式租给养殖户,一方面让他们养殖有空间,扩大养殖规模,一方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还将成立合作社,引导村组干部党员加入进来,把特色水蛭养殖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