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爱心助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3-07-2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3-07-2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小委 实习生 徐兴平

19年初心如磐,19年使命弥坚。截至目前,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的“爱心助学”活动已举办了19届。19年来,累计募集善款超千万元,帮助近3000名困难的高考学子圆了大学梦,实现了他们的人生梦想。

今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再次启动“爱心助学”活动,以“益路黔行 助梦未来”为主题。在延续往年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的“爱心助学”活动将同公益支教活动深度融合,把这场爱心接力传到3000里外的贵州黔东南地区,帮助大山深处的学子们插上追梦的翅膀。

大爱汇聚点亮学子梦想

2004年8月,徐报集团为一位名叫李虎振的准大学生捐款,拉开了“爱心助学”活动的大幕。从此,每年的7、8月份,总会有一群孩子,牵动着徐州人的心。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读者拨打“爱心助学热线”,询问爱心助学情况,并表达资助的意向。

他们中既有八旬老人拄着拐杖来捐款,也有小学生抱着存钱罐来献爱心,还有大学生拿出奖学金来到报社,徐州籍老乡集体汇来助学款……捐赠队伍中,有机关干部、军人、医生、教师、艺术家等,他们中很多人都不留姓名,只想默默地为家乡学子尽一份心意。

2006年,徐报集团成立“情义徐州”助学基金,各企事业单位自愿加入或退出,此举使“爱心助学”活动建立起长效机制,并受到我市广大爱心单位的积极响应。这些爱心单位在家乡学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义伸援手,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彰显出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乘着梦想的翅膀奋起直追,昔日的寒门学子正在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他们中很多人已经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成为医生、科学家、教师、机关干部、企业管理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并反哺社会。

受爱心助学资助第一人李虎振,就业后将第一个月工资委托母亲送到徐报集团助学办公室;2007年受助学子王昌明,在工作的第二年将5000元善款送来;2019年9月,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的4名受助学子——刘引娣、王蕴晓、赵醒醒和武佳瑞,参加了邳州唯爱公益“红领巾小书房”活动,为4名困境儿童分别选购一套书桌……

有梦想而且懂得感恩的人,一定能够飞得更高。对所有的捐助者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这些学子能够学业有成,回报社会。他们的成长、成功,也为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这份爱筑得更牢、传递得更远。

创新内涵擦亮活动品牌

19年弹指一挥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小康。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学子,他们有的是家中缺少劳动力的低保户、有的是靠爷爷奶奶养大的事实孤儿、有的是因突遭意外或者因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徐报集团一直延续“爱心助学”活动,希望能帮助这些困境少年重筑梦想,重燃信心。

有心人也许会发现,“爱心助学”活动一直在持续,形式却悄悄在变。曾经,我们一家家探访困境学子,用文字与镜头展现他们的苦难,我们大张旗鼓地举办助学金发放仪式,将一个个困境学子请到舞台上、镜头里,却忽视了这些少年内心的敏感与自尊。

如今,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学生们的隐私,不再将他们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我们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一字之变,体现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更体现了一份善意、一种尊重。这笔资金,不再代表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认定,而是对学子们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肯定。

经过19年的精心运作,徐报集团爱心助学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2008年,该活动被收入《中华慈善年鉴》,并入选徐州市“十大文明创建服务品牌”;2011年在首届“徐州慈善奖”评选中,被徐州市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2012年《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徐报集团助学活动的事迹。

公益助学如约出发

2016年的秋天,徐报集团开启了一段特殊的航程。一批批支教队员跟着“我们去支教”公益探访行,不仅给山区的孩子带去了学习生活用品,更送上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得到徐州和支教点两地的关注和赞誉。随着5届“我们去支教”公益探访行的开展,山区的孩子们学习到了不一样的知识,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友谊和感情。

为了帮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今年,“爱心助学”活动同徐报集团的支教活动深度融合,计划资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从凯里考到徐州高校的大学生、当地品学兼优的初中生或小学生。除此之外,还将根据善款的募捐情况,修缮凯里市棉席小学的校园,或为该校的孩子捐助一年的早餐。

今年的爱心助学活动已吹响号角,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时间里,徐报集团将会根据凯里市提供的优秀学子名单,带着大家一起了解励志学子的故事。在此,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起加入慈善公益行列,成为“助梦人”,为更多有需要的学子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即日起,困难学子、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均可拨打爱心助学热线0516-68886888联系。同时,汉风号客户端也将开通公益捐款渠道(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登录)。捐助情况将通过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平台(徐州日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汉风号APP等)向社会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