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民族团结底色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本报记者 王艺宸
5月4日,伴随着《爱我中华》的悠扬旋律,徐州市公园巷小学迎来了首场以“石榴花开情更浓·童心向党一家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文化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
2022年12月,公园巷小学入选徐州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成为民族团结的小使者、维护者、促进者。
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
始建于1910年的公园巷小学历经百年沧桑,古色古香的校园散发出独特的韵味。
从学校大门一路走来,“教育强则国家强”校风校训墙、“花开公园”文化墙、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雕像、百年校庆石、书香连廊、风雨操场小剧场等物型文化,展示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传递着百年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着一代代公园学子中国文化传统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公园巷小学坚持不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紧紧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扎实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至少保证6-9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书籍、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了解一位民族团结英模……学校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打造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中华传统游戏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许多中国儿童喜爱的游戏。学校品格提升工程《传统游戏馆课程》,秉承儿童教育儿童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玩育”思想,利用空间资源,建设开放的游戏博物馆,融合搭建游戏馆课程平台,用文化厚度涵育学生成长。
其中,“戏悦”课程,如“书中人物秀”“七巧板”“传统辅首”,挖掘传统游戏中具备的文化、思维、创造、运动、艺术等具有学科特点的游戏元素,实现国家课程中传统游戏元素的融入与表达,引导学生明礼守则。
“戏创”课程则对徐州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传统游戏和中华民族经典传统游戏,进行创造性传承和开发。如“徐州香包”课程,学生借助“文识香包”“绣制香包”“玩拾香包”“美创香包”四大主题单元,了解徐州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家之情,学会团结合作。
《传统游戏馆课程》项目,让儿童在传统游戏的实践创新中,寻根中华文化游戏传承并进行跨时代表达,将游戏中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价值观念贯穿其中,在开放、愉悦的课程中强化价值共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路径是增强少年儿童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滋养少儿的心灵世界,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舞扇、民族器乐、书法等活动。
公园巷小学提出了“一二三四”的传统文化教育新思路,即一个宗旨:“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强化“两项服务”:服务于全面实施均衡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推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四项教育”: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为途径,以民族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让学生真正热爱中华文化,对我们的文化有民族自豪感,助力学生通过热爱、传承、创新,繁荣中华文化,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