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奏响『四敢』强音

2023-03-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3-03-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周海航

雷锋精神、王杰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光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鼓舞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精神动力。探寻雷锋精神、王杰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对徐州市贯彻落实“四敢”要求,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有着重要意义。

思想先导 信仰铸魂

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雷锋、王杰共同的特点就是酷爱理论学习,从他们的日记、学习笔记中可以看出,学习毛泽东思想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思想成为雷锋、王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行动指南。在学用理论过程中,雷锋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受党的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他的日记中出现了方志敏、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和时代模范的事迹。他以信仰铸魂,始终坚持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牢固树立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大志。

王杰说得好:“我们只有觉悟到毛泽东著作对于我们革命者像‘阳光’‘空气’‘粮食’一样需要,才有可能把毛主席著作学好、用好。”这是对思想先导认识和感悟。王杰学习毛主席著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学做结合。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我们坚信,雷锋“永做革命的螺丝钉”、王杰“一心为革命”的理想信念仍然熠熠生辉。“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四敢”精神与雷锋精神、王杰精神一脉相承,是雷锋精神核心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的集中体现,是王杰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新时代的诠释。

践行初心 无私奉献

新时代所需要的英雄,是那些怀抱崇高信仰、践行为民初心、矢志民族复兴而奋斗终生的人。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时指出,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三不伸手”,看似简单,说来容易,身体力行却并不那么简单。“三不伸手”是王杰干净无私、永葆初心的具体体现。“三不伸手”的精神理念,折射出的是一名共产党员正确的名利观,面对名利的诱惑,争先易,知止难。我们应秉持初心、严于修身、无私奉献。

同样的精神之光闪烁于1961年10月20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人民至上 永恒答卷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雷锋、王杰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快乐,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服务员。雷锋仅用6年就实现了自己全部的职业理想,先后任勤务员、技术农民、技术工人、技术军人。梳理其职业履历,可以看出雷锋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王杰平时最喜欢读、读得最多的毛泽东著作便是《为人民服务》。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为人民服务》,让王杰的觉悟不断升华,凝练成闪光思想和铮铮誓言,成为其革命精神的集中概括。“死要死得有价值,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这是王杰的生死观。“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这是王杰的幸福观。“为了党和祖国,为了人民,我有一天的生命,就努力工作一天”,这是王杰的奋斗观。“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是王杰的名利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是王杰的担当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我们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遵循“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光大革命精神,学习好、运用好、发扬好雷锋精神、王杰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顽强打开发展新局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徐州实际,发现新矛盾、研判新路径、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辉煌。

(作者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成员、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