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以『三不伸手』为镜保障风清气正

2023-03-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磊
2023-03-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姚冰阳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时曾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就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这不仅是对王杰同志的赞誉,更是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动员。“三不伸手”可谓是一种精神,它根植于党员干部的心里,成为一种党性的自觉,从而铸就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政治品格。

“三不伸手”充分体现的是一种淡泊名利、齑盐自守,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风亮节,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努力,成就干净、良好的政治环境

古人常说“钓名之人,无贤士焉”。人需要有荣誉感,因为它可以成为激发人们进步的动力,但不能成为邀功求赏的资本。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过分计较荣誉,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它,就会为浮名所害,求荣反辱,使荣誉贬值变味。粟裕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身经百战。在1945年10月,中央按照“向南防御,向北发展”战略方针,将新四军军部和一部分主力部队转移到山东,留守在苏皖的新四军部队另行组建苏皖军区,也就是后来的华中军区,并任命粟裕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看到中央电报后,两次致电中央,请求中央以张鼎丞为司令,自己改任副职,并表示:“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党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粟裕的屡屡请辞,最终得到了中央的同意。粟裕请辞司令的行动成为一种榜样,相关指战员和军区干部都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顾全大局,服从安排,搞好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从弱到强,由强到大,最后建立了新中国,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有无数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共产党人,也是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服从组织、淡迫名利、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政治环境,才使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不伸手”充分展示的是克己奉公、勇于奉献的价值观,淡化“官念”,常想“民念”

待遇本身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职级升迁也是待遇,而恰恰在如何认识、理解职级升迁的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1937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国共再次合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这次改编,中共许多高级将领都被降级使用,大家对此纷纷表示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当时,李先念同志从军级降到营级,中央军委政治部找他谈话:“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李先念毫不犹豫地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的榜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有无数共产党员和干部在各种危急时刻,心系群众,奋不顾身,迎难而上。这种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不求索取的共产主义精神,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

“三不伸手”充分诠释的是不忘初心、坚守本真、淡看享受、追求精神富有的纯粹和朴素的情怀

品德高尚的人,对精神的追求往往超过对物质的要求。1935年1月,方志敏在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被捕。当时,抓住方志敏的国民党兵窃喜:这么大个官口袋里一定有很多钱,这下可发大财了。结果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怀表外,什么都没有。方志敏一生清贫,他认为,清贫、俭朴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无数困难的原因。方志敏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像方志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反映了共产党人磊落的胸怀、坚定的初心。千千万万个方志敏,用他们的行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一切为了人民的朴素情怀和坚韧的革命意志。

如果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像王杰同志所践行的那样,将“三不伸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牢固树立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价值观、奉献观,时时心向往之,处处身笃行之。对荣誉的要求少一点,对事业的执著多一点;对待遇的要求少一点,对社会的奉献多一点;对物质的要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放大人生格局,让“三不伸手”融入到骨子里、血液中,使之成为一种党性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赢得人心、赢得事业。

(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徐州战争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