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2023-03-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3-03-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2年4月15日至6月8日,市委第五巡察组对市科技局党组进行了巡察。7月8日,市委巡察组向市科技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巡察组反馈巡察意见后,局党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巡察反馈意见并研究部署整改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全局上下抓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部署推进整改工作落实。在党内通报巡察反馈意见,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察整改落实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

二、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全面整改

(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到位,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还有差距方面

1.“学习运用新思想指导科技工作不够”问题的整改成效

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论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022年组织党组中心组学习11次,“第一议题”学习15次,党组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持续强化。注重打造专业化科技干部队伍,强化学习专班引领作用,围绕我市“343”产业集群开展专题研究。2022年编印《产业科技动态》18期,开展“科技讲堂”8场,科技干部产业学习研究能力持续提升。

2.“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不够有力”问题的整改成效

加快推进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制定落实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科创平台工程年度工作要点,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超过10%,新增高企54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亿(最终以省厅公布为准)。

3.“重大风险的防范不到位”问题的整改成效

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理念,充实安全应急工作力量,全面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指导职责。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和科研院所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科技系统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存在薄弱环节”问题的整改成效

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系列专题宣传。43家媒体专题报道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点击量超40万次;举办云龙湖实验室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广邀国内外十余位院士参加,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科技系统未发生重大舆情事故。

(二)履职尽责不到位,推动科技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不够有力方面

5.“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不足”问题的整改成效

优化提升科创基金效能,积极推进“科创天使基金(暂定名)”筹备工作。优化科技扶持政策,推进我市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支持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制定行动计划,完善工作机制。2022年依据产业扶持政策兑现第一批奖励资金超1500万元;市项目立项564项,支持经费超2亿元;获批省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获批省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达历史最好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回暖。

6.“对高新技术开发区支持服务不够”问题的整改成效

持续加强与各高新区的沟通交流,开展专题会商会办和实地调研。徐州4家参加综合评价的高新区,均实现争先进位(锡沂高新区实现连续两年进位)。

7.“城谷区院平台建设滞后”问题的整改成效

优化完善淮海科技城运营体制和管理制度,推动“一城多园”协同创新发展。指导编制科技创新谷总体发展规划,努力将其打造成徐州创新策源地、集聚深地科创前沿人才高地、科技创新新地标。指导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完善管理机构,加快推进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建设工作。强化市产研院制度建设,修改完善市产研院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内控机制,提升管理能效,选优配强市产研院管理力量。

8.“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存在短板”问题的整改成效

制定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开展新型研发机构“20强”评选活动,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2022年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59家,5个新建项目、7个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共争取省拨经费7710万元,获批项目数及省拨资金额度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9.“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能力不强”问题的整改成效

充分发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招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设科技企业服务平台,集中开展创新能力维护活动,全面部署高企申报工作和具体要求,推动域外招引361家高企备案手续办理。2022年全市高企通过率61.35%,新认定数和认定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

10.“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不高”问题的整改成效

出台《2022年深度推进校地融合发展产学研合作工作方案》,督促驻徐高校完成制定专项资金配套使用办法,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深化大院大所合作,组织开展产学研项目对接季等多场活动,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在徐转移转化。2022年获批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8个,支持资金7800万元,获批“科技副总”134项;实施市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项目48项,支持资金7070万元;发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285万元,拨付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奖励经费330万元。

11.“科技专项资金效益发挥不充分”问题的整改成效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对产业研发类项目均采取分年度拨款形式予以支持,并依据中期检查和项目实施绩效拨付相关支持资金,有效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推进科技项目经费账户管理制度改革,支持高校院所设置科研项目专户,确保项目资金在实施期内足额、及时使用。加强项目验收管理,跟踪项目实施绩效。2022年,已拨付科技专项资金1.5亿元,拨付高校专项资金超1亿元。

12.“科技体制改革深度不够”问题的整改成效

优化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制定《徐州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6项政策,科技各项政策落实满意度持续提升。做优涉企科技政策集成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精准对接,全年为327家企业提供“苏科贷”政策性贷款超11亿元,全省第二。

(三)作风建设不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方面

13.“营商环境问题整改力度不大”问题的整改成效

以服务企业、促进产业为关键抓手,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2022年依托市企服平台共计发布涉企科技政策168项,累计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房租减免超1.2亿元、“一城一谷”优惠政策15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5615万元、科创载体专项政策3046万元、技术转移奖补政策285万元,切实以精准直达的政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加强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申报指导,2022年指导协助我市创新主体获批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资金4.69亿元,超过前两年获批资金总和。

1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不彻底”问题的整改成效

全面组织开展“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以“三大活动”为抓手,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等20项专项活动清单,强化工作落实,切实解决能力不足、作风不实、质效不高的短板。

(四)政治引领不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力度不够方面

15.“党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力”问题的整改成效

建全完善领导班子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部署。2022年,局党组共召开党组会议14次,研究讨论科技创新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安排。着力提高党建引领力,严格落实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责任清单,推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党建+”工作,持续深化“红擎科创”党建品牌创建,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16.“党组书记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问题的整改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挂帅,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牵头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国务院批复、省政府专项支持;云龙湖实验室被列入省重大项目并获批省重大基础设施预研,山体实验室全面开工建设;新增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全省第一;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17.“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有偏差”问题的整改成效

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讲授主题党课、开展主题党日、锤炼党性等活动,推动全体干部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构建并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8.“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还有差距”问题的整改成效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明确机关纪委工作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负责。制定创建“廉洁机关”年度任务责任清单,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组织领导。持续强化机关纪委监督作用,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全力支持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主动邀请派驻组参加重要会议。

19.“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突出”问题的整改成效

结合干部队伍特点,注重发挥所长,打造学习研究、招商对接、跑部进省三支队伍。强化考核激励作用,严格执行考核规范,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树立讲担当、重实绩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成果运用

下一步,市科技局党组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从严治党,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立长效机制,以彻底整改的行动和成效,切实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建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奋力开创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坚决落实重大科技战略部署。全面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确保圆满完成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积极谋划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工程机械行业科技创新,构建1+3+100科研平台体系,建立健全“343”产业龙头企业创新研发平台,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项目对产业技术供给精准度,推进“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改革举措,助推“343”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持续做优做强创新企业培育库,强化高新区进位,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照考核指标和政府工作报告全年目标,采取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等有力有效措施,持续做优强项、补齐弱项,提升对高质量发展贡献度。

三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学深学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实践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继续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勤政廉政意识,努力在建设廉洁机关上取得新成效。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0516-83842236;电子邮箱xzskjjb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