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英雄丰碑 致敬历史引航未来
本报记者 闫琦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之下,一片园林郁郁葱葱。
“2017年12月13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心花坛位置下车,我陪同他一起参观,总书记精神非常好,边走还边提问。”回忆起总书记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时的情景,淮塔管理中心主任蒋越锋仍历历在目。
“希望你们把纪念塔和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用好这里的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彼时,总书记这样嘱托。
五年来,淮塔管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发展目标,在阵地建设、精神阐释、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突出抓好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基础建设等工作,推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提质升级,将淮塔建设成为“建设产业强市”的红色引擎、“打造区域中心”的红色地标和全市人民的红色精神家园,进一步树立徐州红色英雄之城形象,推动淮海战役红色文化成为徐州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把红色场馆建设好管理好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淮塔管理中心打造了一座有温度、人们看得懂的纪念馆。
2021年7月1日,改陈升级后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正式与公众见面。聚焦“人民的胜利”主题,深化价值挖掘、创新展陈方式,展馆共展出珍贵照片1000余张、文物2066件。
当日,上万名徐州市民挥舞着党旗,走进纪念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中央军委70份往来电报、粟裕将军头部残留的弹片、淮海战役缴获黄维的拐杖……一件件珍贵展品引得大家驻足,抚今追昔。
“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精神内涵的文物史料,填补了馆藏资料空白。”淮塔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新增中央军委战略指挥、解放军政治后勤工作、淮海战役烈士档案等专题展项,具有主题更为宏阔、逻辑更为畅达、精神更为鲜明、表述更为严谨、内容更为丰厚、形式更为新颖等突出特点。
2019年初,纪念馆改陈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改陈团队先后经历30余稿的大纲编撰,20余稿的版式设计,70多个日夜的封闭打磨,200余万字的中英文字修改校对,100余天北京、徐州、南京“三点一线”奔波。
在改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淮海战役纪念馆改陈施工高标准完成,一座现代化的纪念馆呈现在人们面前。纪念馆开展以来,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超过30万人次,得到了研究专家、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
今年5月,“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展览”荣获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同时,为更好发挥景区红色教育功能,粟裕将军纪念广场、粟裕将军生平墙、支前广场和支前小道等现场教学基地改造提升,淮塔管理中心服务功能和园林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展馆讲解队伍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金牌讲解员、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等国家级奖项,两人曾荣获中宣部“金牌讲解员”荣誉称号。
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其中,淮海战役纪念馆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并作为先进集体代表进京受奖。
近年来,淮海战役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固本开源,统筹抓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谱写红色事业发展新篇章。
“时间不会等待,历史不会再生。这是与时间的赛跑,我们不敢停下脚步。”自称“红色历史搬运工”的魏天梅,是淮塔管理中心编研陈列处文博馆员,2014年参与“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历史抢救性采访工程”,采访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采访笔记写了十几本。
“找党70年”的张道干;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坦克能手凌国鹏……这些故事,魏天梅把它们带上了省级和国家级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的讲台。
“我们坚持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并举,从史料研究中找到支撑点,不断丰富淮海战役红色文化深刻内涵。”淮塔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文物征集保护方面,通过专人“访”、影像“存”、统一“保”、专家“研”等多种形式,精心开展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采访工作,累计采访亲历者766位、整理口述资料300余万字。先后赴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以及参战将领亲属、亲历者家中,征集文件、照片、地图、实物等1100余件。
淮海战役纪念馆现有各类藏品26268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件/套、二级文物 144件/套、三级文物334件/套。
为改善馆藏2万余件藏品保护设施设备条件,淮塔管理中心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库房的设计标准,建设一座现代化、标准化文物库房,实现文物分库保管和保护,建立藏品监测管理系统,并配备恒温、恒湿、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光、防震等设施,目前基础建设已完成。利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契机,推进藏品信息化建设,共采集文物信息3.9万条,并针对40件/套易受损纸质文物进行修复处理,一批珍贵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方面,为汇聚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红色文化研究力量,积极打造淮海战役暨区域红色文化研究会等“一会两中心”研究平台,每年发布研究课题指南,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空军勤务学院等党史、军史研究专家开展淮海战役历史、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课题研究,形成《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与时代价值论文集》等研究成果。
借助研究平台力量,通过理论征文、学术研讨等方式,形成“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被纳入江苏省“四种革命精神”。
在成果转化方面,在加强史料征集和深化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学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红色教育资源。出版徐州市党性教育读本丛书《我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永远的丰碑》,向全市5县5区基层党组织发放;印制《伟大的胜利——淮海战役画册》,由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名、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编印《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第二辑)》,成为全国首部关于淮海战役的口述资料;推出《决战淮海 精神永存——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特展》《常胜将军——粟裕战役指挥艺术展》等原创展览,在中央党校、东部战区机关等巡回展出,为红色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料与鲜活素材。
把红色基因传承发扬好
淮塔管理中心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采用丰富的教育形式,着力构筑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弘扬高地。
品牌示范效应不断凸显——
针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两大群体,重点打造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三进”教育工程和研学教育两大特色品牌。近年来,共组织“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进党课”1947场次,受教党员干部14万余人;接待徐州军分区等7000余家单位开展“党日活动进淮塔”;组织讲解员赴徐州工程学院等大中小学开展196场“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受教学生累计达22万人次。2019年,“三进”教育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开发实施“行走中的红色课堂——淮海战役的一天”等研学课程,近年来共开展研学教育活动100余场次,2019年被评为“中国博物馆优秀教学设计推介展示活动十佳教学案例”。
社会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坚持分众化、特色化、系统化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把传承工作做实做活。配合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设计了包含情景剧、音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和具有浓厚淮海战役元素的情景党课《初心永红》《为了人民》,累计演出60余场;借鉴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等先进教学经验,培训组织现场教学师资力量,与淮海干部学院共同将淮塔园林打造为特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每年定期隆重组织淮海战役胜利集中纪念活动。
去年,在江苏省“百年百物”革命文物线上故事会中,做好文物史料活化利用、用心讲好红色故事,讲解员李佳怿被评为优秀讲述人,《棉袍》《一根小竹竿》被评为优秀故事。积极参加文旅部组织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推荐活动,殷小涵、谷青珊入选文旅部“百年党史巡回宣讲红色讲解员”人选库。近年来,组织参加省市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7人荣获省级金牌和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情景剧《等待》获“颂建党百年 做时代新人——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老少同台节目展演”特等奖…… 翻看五年“答卷”,一个个闪光的荣誉,是淮塔管理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鲜明注脚。
把淮塔的事业推向更高的高度,是新一代淮塔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今年,淮塔管理中心党组精心谋划了《淮塔管理中心2022——2024年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30余项重点任务,突出抓好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基础建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五大方面重点工作,计划通过三年努力,推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提质升级,争创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地标。
下一步,淮塔管理中心将突出抓好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提质升级,积极创建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努力将淮塔建设成为“建设产业强市”的红色引擎、“打造区域中心”的红色地标和全市人民的红色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