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铜”谱一曲乡村振兴的奋进歌

2022-12-1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崔东宁
2022-12-1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潘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对于乡村振兴提出了热切希冀。

5年来,遵循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铜山广袤田间乡野,新动能凝聚、新气象涌现,勾勒出一幅发展动力强劲的新图景——

“两带四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稳步实施,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10家;汉王镇及其紫山村、柳泉镇北村村等一批镇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省特色田园乡村、全国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获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十百千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158”综合服务体系……

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铜山正奋力谱写壮美华章。

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筋骨

铜山扛起发展的担当

铜山地理位置特殊,呈“C”型围绕主城区。

拱卫徐州,铜山在诸多方面承担更多使命担当。扛起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大旗,铜山义不容辞。

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筋骨,铜山真抓实干见行动。

让乡村产业发展由弱变强,铜山有方案。

地处刘集镇西北部的许楼村,位置偏远,农业经营成本高,集体和群众增收困难。怎么办?铜山拿出“许楼方案”。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带地入股,流转1800亩土地规模种植小麦、水稻,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5年前还是市定经济薄弱村的黄集镇左庄村,被划入了“铜山区扶贫产业区”,880亩股田通过土地平整,修建沟渠,将原先只能种小麦、玉米的旱地,变成了稻麦轮作的良田。今年村里又拿出了几十亩地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探索达到一季双收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将单兵作战变抱团发展,如今又拿出了强村计划的升级版——将24个经济薄弱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产业联盟,取长补短,抱团发展。目前,铜山76%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让乡村产业由点串成线,铜山有谋划。

通过“两带四区”,铜山努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沿新环城路,铜山布局五环路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展示带,沿黄河故道发展城市生态休闲功能带。发展特色产业,铜山分别划出东部都市循环农业示范区、东南部都市精品农业示范区、西北部都市高效农业示范区、北部沿微山湖都市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大许是传统的农业镇,在铜山“两带四区”的农业发展布局中,找准了发力的方向。这几年通过不断培育壮大了江苏农爱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爱迪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大许镇形成了大蒜产业集聚,优质大蒜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不仅进一步拓宽收购、销售等渠道,也为群众解决了大蒜销售问题,提高了销售价格。

地势偏远的单集镇,这几年靠着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带动,也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铜山区统筹各项目村集体帮扶资金,委托江苏铜山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项目建成后,猪舍产权归各项目村集体所有,铜山牧原承租运营在每年10月31日前按照年均10%的收益率进行分红,促进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

随着“两带四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稳步实施,铜山逐步形成设施茄果类蔬菜、特色大蒜等10个超10亿元产业集群,培育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组建粮食、优质果品、休闲观光3类家庭农场联盟,全区80%以上的农户逐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中,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78元。

提振乡村发展的精气神

铜山凝聚发展的动能

乡村发展乏力,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乡村环境差,对外对内都日益失去吸引力。

乡村要振兴,就得在人居环境打造上下功夫,让诗意田园成为人们的向住之地。

打造田园乡村,铜山正在细笔勾画铜山版“富春山居图”。

“园博会展园建在家门口,不仅生活环境变好,家里闲置多年房子也租出去了,每年租金能收1.8万元。”伊庄镇川上村村民尹传发说。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主展区选址伊庄镇,与川上村一墙之隔,乘着园博会建设东风,川上村统一粉刷269户村居外墙,家家院门外被观赏花木和创意小景观包围,村庄成为移步换景的美丽公园。

今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利国镇西李村,这几年镇村两级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打造石头部落景点,最大程度保留明清特色村居的旧貌。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吸引了电商产业的集聚。在返乡创客李宁、孙明利带动下,西李村拥有规模电商5家,60余户村民开设网店,有460余人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相关产业链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2021年西李村电商网上销售额达1.6亿元,产品销往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铜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铜山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上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和特色田园线路,发展城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产业化。近年来,铜山陆续建成14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村内道路户户通,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乡村发展乏力,在以前,还因为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示范带动能力不强。

乡村要振兴,就得激活基层党组织“毛细血管”的功能,让广袤田野成为迸发生机的希望之地。

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均衡、缺乏推进经济发展抓手的难题,铜山在全区创新性地实施“四个领办”,支部领办集体产业,是让“有钱办事”的支部堡垒更加凝聚人心;支书领办致富项目,是通过干部创业、服务企业增强带动致富能力;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是通过组织创新推动乡村治理;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是通过其发挥作用推动村级事务规范运行。

棠张镇后谷堆村以种植优质弯腰青萝卜出名。然而,因为一家一户种植,加之管理粗放,品质逐年下降,卖不出好价钱。“四个领办”实施后,村党支部书记唐凯决心流转土地种植大棚萝卜领办致富产业。他采取生态种植模式,萝卜外形口感都远远好于过去,一亩地能收入两万多元。看到了前景,村民们纷纷种起大棚萝卜,村民致富的同时,村集体每年也增加了6万元的大棚租赁收入。

张集镇邓楼村结合“四个领办”项目,打造出集休闲垂钓、观光采摘、民宿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片区;汉王镇虎腰村采取“党建+农文旅+研学”模式,领办兔兔森林生态谷项目,成功打造出集青少年劳动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绿色田野的振兴之歌在铜山越唱越响亮。

敢闯敢试勇当示范

铜山深挖发展的潜力

10月初,铜山区入围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这是铜山区近年来“三农”领域继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先进县等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重要殊荣。

敢闯敢试勇当示范,这5年,成为了铜山乡村振兴的“主题词”之一。

铜山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以家庭农场强基扩面与联合发展为切入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努力形成以10个农业产业化联盟为引领、100个股田改革试点为特色、1000个家庭示范农场为主体、10万家小农户参与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为完善家庭农场政策支持体系、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贡献“铜山智慧”、提供“铜山方案”。突出抓好示范家庭农场建设,提升基础设施、规范化管理水平,成功创建11个省级家庭农场。以“绿色化、智慧化、集群化”为重点深化股田制改革,用现代化经营理念赋予股田制改革新的内涵,进一步提升股田制改革的综合效益。根据种养品种等行业特点和区域的需求,加快在粮油、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组建一批带动能力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家庭农场联盟(集群)……

沿湖街道位于北部沿微山湖都市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核心区,去年沿湖农场挂牌成立沿湖粮食产业家庭农场联盟,与当地龙头企业华升面粉公司达成合作。王倩家庭农场首批加入家庭农场联盟,联盟负责人杨茂峰表示:“小麦种什么品种,华升面粉公司给参考,收获时直接卖到华升面粉公司,销路不愁,收购小麦价格远高于周边县区。”

随着改革的持续赋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重大产业项目,也纷纷落地铜山。

在棠张镇新庄进村,总投资5000万元的江苏淮海番茄品质育种(徐州)研发中心一期项目已完工。“该项目集番茄高品质品种培育、种苗繁供、市场推广于一体,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研发中心、两栋玻璃温室、九栋苏式日光温室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与装备。已建成的两栋温室内种植的番茄都是研发的新品种,一棚属果蔬番茄品种,一棚属传统番茄品种,我们将据此选育出能够打响铜山番茄品牌的‘铜山1号’。”项目负责人鲁雷告诉记者。

在新区街道台上村,德国知名企业卡尔斯这里建起“客厅种草莓”。这个卡尔斯草莓客厅里种植的品种多是与杭州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新品种。“像这个‘粉玉’,刚上市便接到了不少订单,一斤的价格高达80元。”卡尔斯徐州基地负责人张诚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未来这里不仅将推广优良的草莓品种、科学的种植经验,同时还将把台上草莓种植自主育苗的短板补齐,让这里的草莓种植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保证品质,还能够找到致富的新门路。

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乡村发展活力更强,改革迸发出更强的新动能,铜山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正一步步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变成最美的现实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