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正文

金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贾群谈城东CBD“蝶变”

2022-10-2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2-10-2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季芳 通讯员 孙梦 张翔宇

2018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从推动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新成立的金龙湖街道全域空间为蓝本,规划设计了约30平方公里的金龙湖核心区。自此,一块有着“金”石为“开”鲜明底色的新土地,在“国家级开发区”母体上强劲生发,金龙湖街道从“城之东”到“东之城”的蝶变也正式拉开帷幕。

“从无到有,是探索,是使命,我们唯有不畏艰难,大步快干,把‘蓝图’变‘地图’,‘定位’变‘地位’。”金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贾群表示,从一开始,金龙湖街道便被寄予了“徐州经开区核心区、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改革开放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厚望。近年来,金龙湖人先行先试、敢闯敢干,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奇崛之路,金龙湖街道城东CBD的“定位”也愈加实至名归。

交通更迭:从“无处突围”到“上天入地”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城东的路越来越好走了,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贾群说,这也是金龙湖人心心念念、始终牵挂的发展基础。

2018年12月30日,和平路东延竣工通车仪式在金龙湖街道举行。这条困扰徐州经开区多年的“断头路”正式贯通,彻底改写了“和平路到了高铁就是尽头”的历史,也让金龙湖街道“大城向东”之路更加宽广。

在此基础上,金龙湖街道陆续打通了向善路、恩元路、玉湖路等37条“断头路”“无头路”,既打通了城市“大动脉”,也疏通了园区“末梢神经”,实现了物畅其流、人畅其行。

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徐州东站、金龙湖站、乔家湖站均位于金龙湖街道辖区内。2022年6月,位于金龙湖中心商贸区的全市首座7层立交——汉源大道立交正式通车,从汉源大道到徐州高铁站的车程从10分钟缩短到2分钟。至此,高铁、地铁、高架、高速“双铁双高”在金龙湖核心区全部“集结”,金龙湖街道迈入现代化立体交通快时代。

城市更新:从“城市近郊”到“品质新城”

“伴随着徐州高铁新城大象初成,金龙湖街道城市化进程走过了‘同频共振’的五年。”贾群告诉记者,从街道成立之初的8个村(社区),到如今的全部15个城市社区,金龙湖街道“城市更新”的步伐正向纵深推进。

2018年10月,凤凰雅园、凤凰佳园两处安置房小区在金龙湖沈店、大湖两村4000多位村民的见证下打下第一桩,这意味着金龙湖街道成为徐州率先完成“苏北改善住房计划”的乡镇(街道)之一。如今,金龙湖街道42个高端商品房小区与13个安置房小区交相辉映,形成了蟠桃安置区、金龙湖商住区、高铁站集聚区、凤凰山新片区等四大连片集中居住区,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四朵金花”的城市新格局。

近年来,金龙湖街道立足“现代化都市”建设,逐步实现从“安居工程”到“宜居精品”的品质跃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陆续引入雨水花园、生态跑道、智慧停车、人脸识别等元素,先后投资1200万元上马32个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投资1400万元上马13个小区“屋面维修工程”,13万金龙湖人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随着徐州汽车客运东站、金龙湖公交车首末站、6条公交线路,悦民坊、金龙湖水街等8个“菜篮子”,30余处带有海绵城市印记的“口袋公园”,16座智能公厕、5座智慧立体车库的陆续建成投用,一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交通便利”的品质高铁新城正拔节而生。

产业更递:从“饼状经济”到“柱状经济”

“摆脱‘传统工业园区’路径依赖,才能担负起‘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使命’;摆脱‘传统街道’的思维定势,才能实现‘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目标’。”贾群表示,如今的金龙湖街道以楼宇为突破口,实现了从“平面城市”到“立体城市”的蝶变,产业格局也从“饼状经济”向“柱状经济”转型。

金龙湖街道锚定“以楼聚产、以产兴城”目标,持续推动“项目落地、企业上楼”,向每一平方米要效益,让每一栋楼都变成“产业园”。曾经的浩辰软件写字楼蝶变为苏北第一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年营收超22亿元、税收破亿元;曾经的查维斯特写字楼蝶变为淮海(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累计实现交易额约10亿元、实现年税收约1600万元;“人才超市”“电商超市”“金融超市”等特色楼宇在金龙湖核心区遍地开花。淮海经济区法律服务产业园等7个“淮海园”、金龙湖创新谷等6个“金龙湖园”、高铁数字未来城等5个“高铁园”让这片金色的土地逐渐成为都市产业的“新高地”。

围绕高铁新城建设,金龙湖街道以18个特色产业园为载体,汇聚了大数据、物联网、科技金融以及人力资源、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品牌商贸等“枢纽偏好型产业”2800家,持续为高铁新城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发展赋能、育能、聚能。2018年以来,金龙湖街道直接招引落地企业400余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营商更立: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

“作为徐州经开区的基层街道,既要‘纵向到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又要‘横向到边’解决企业(项目)的‘难堵痛烦’。”贾群说,紧扣“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理念,金龙湖街道坚持在营商服务上下苦功、练内功。

2018年,金龙湖街道在徐州经开区首家上线“掌上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首家上线“智慧金龙湖”平台,全面落实126项政务事项办理。2019年,在全市第一家设立“找茬窗口”,让群众(企业)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而归。2020年,深入推进全市“产城人融合”集成改革试点。2021年,组建“楼小二”“园小二”服务团队,“把支部建在楼上”,打响1月1次企业服务日、1周1次企业午餐会、1天1次“微”走访的“111”营商服务品牌。2022年8月16日,徐州经开区成立30周年暨总投资150亿元的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在金龙湖街道开工,金龙湖核心区产业发展驶入了新赛道。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金龙湖街道将“勇踏鼓点”“勇立潮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争当转型发展排头兵,勇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为徐州经开区打造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第一极”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