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科产城”融出宜居宜业新图景
本报记者 季芳 通讯员 周婷婷 高亚若
工程机械产业加速集聚,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体系从“一枝独秀”到“三驾马车”,正擎起“工业立街、产业强街”的“硬支撑”;
产业与科教加速“融合”,民生保障措施不断“加码”,多元发展汇聚的力量让“科产城”融合绽放迷人风采,城市新型片区“骨架”全面拉开……
如今,置身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无论是在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还是在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无论是在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还是在校园周边、城市街区,都能感受到大庙奋勇前进的澎湃力量。
“产业”“科教”“城市”三个明显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正在大庙不断融合,绘制出一幅宜居宜业、活力动人的新图景。
聚焦产业精培项目
发展后劲厚积薄发
从1958年的铜山县大庙淀粉厂,到1984年的铜山县碾米厂,再到1989年碾米厂引进第一套豆奶粉生产线,维维集团从大庙走向千家万户。曾经的大庙以传统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
2005年,大庙街道划入徐州经开区,由此也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的大庙,企业园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徐工矿机、徐工挖机、徐工建机等龙头企业齐聚,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复星医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鳞次栉比。
国家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即将启用,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新校区开工;东湖医学创新港内,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牵头组建的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已获批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徐州医科大学细胞治疗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获批筹建,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徐州分中心、省药监局徐州检查分局、市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即将入驻,产教融合发展动能澎湃。
这些年来,大庙街道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壮大工程机械和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兴主导产业,从“一枝独秀”到“三驾马车”,产业发展有了硬核支撑。2021年,大庙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61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3家、规上企业77家,大庙街道走出了一条工业立街、产业强街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基固本提质增效
城市基础焕然一新
“我们村原拆原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大伙儿住进了‘电梯房’,都很满意。”2019年,和平路东延项目实施了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拆除了老旧的侯集村,新建了凤荟园安置小区,对于村民王师傅来说,这就是他最幸福的事儿。
王师傅收获的安居幸福感,正是“生活在大庙就是幸福”的一个缩影。京沪高铁、徐宿淮盐高铁、连淮高铁穿境而过,206国道、徐贾快速、高新路和城东大道、和平大道、彭祖大道、昆仑大道“三纵四横”建成交会,实现与市区、高铁商务区、新城区的无缝快捷对接。西京路南延,修(扩)建学前路、市民中心北路,改建西京路大桥,打通交通路网,实现“毛细血管”与“大动脉”互联互通。
近年来,大庙街道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十余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小区6个、公办幼儿园4所、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校、重点高中全覆盖,幼儿园普惠率100%。与此同时,大庙城市管理也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从“硬度”到“温度”的蜕变。主干街路机械化清扫实现全覆盖、升级智能模数化充电设施……随着一项项具体到细枝末叶的“微升级”,老百姓的“生活小事”随时有人管,“问题清单”变成“服务清单”,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城镇、全国文明村、国家减灾示范社区……一个个金字招牌接踵而至,大庙已实现了从城市管理向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牢记初心为民办事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我前后开了两家超市,上一次办理卫生许可证业务时,花了15天时间,这次只用了半小时,效率真高。”从大庙市民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卫生许可证,阚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2009年,大庙市民中心建成使用,宽敞明亮的为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由14个“一站式”综合窗口组成,可导办代办帮办行政审批、社会保障、工商登记等业务,同时,增设了“一件事一次办”专窗,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选一本好书,择一片静处。目前,大庙市民电子阅览室、城市书房藏书1万多册。同时,配备了电脑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安装了图书借阅系统,免费为辖区居民办理借阅图书卡。
随着公共服务配套的逐年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在这里扎根,2021年大庙街道人口数突破11万。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勤劳热情的大庙人结束一天的工作,享受着这座城市带来的幸福和安逸。
逐梦前行分秒必争
城市花园魅力无限
“大庙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环境很美,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在凤凰湾电子信息产业园一家半导体企业工作两年多的小吴告诉记者,曾就读于侯集高级中学的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大庙,并为大庙感到骄傲和自豪。
穿流而过的房亭河碧波如镜,水面金光跳跃,茂密清新的沿岸花草,错落有致的沉水廊道……水天一色的生态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曾经的废弃矿山“华丽转身”生态公园,天蓝水净,是大庙市民近十年来最直观的感受。
大庙街道坚持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在“深度治理”上扩大范围、在“管控”上下功夫,对周期较长的堆土和闲置裸露采取籽播草坪;对3个月以内闲置裸露,实施播撒种植“百草花”植绿。同时,对建筑工地采取多种形式的喷淋以及楼体爬架封堵等“立体式”抑尘措施。2021年,辖区PM2.5浓度累计44.4微克/立方米,连续多年下降;优良天数达标率81.1%,同比提升9.2%。为改善房亭河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封堵9处排污口,改造7000余米污水管网引入污水处理厂,先后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对河流两岸进行景观改造。抬头见绿,出门赏花,城市、公园相伴而生,如今的大庙陶醉了一方游人。
锚定“建设‘科产城’融合发展城市新片区、勇作徐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增长极”定位,大庙这座城东热土正乘风破浪,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