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楼村:插秧机在地里穿梭
|
本报记者 林雪
春争日、夏争时。
6月15日,在邳州市新河镇杲楼村,两台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排排绿色的秧苗,就整齐地排列在田间。
种粮大户纪瑞鹏流转了500亩土地,前两天刚刚抢收完小麦,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机插秧作业。“机械给农业带来了高效率,以前用人工插秧,一人一天最多插两亩,现在机插秧一台一天就能插50亩地。”
“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选择机插秧,相比于直播稻和人工插秧,机插秧不仅插秧效率高、水稻的成活率高,还节约种子,明年机插秧的面积还会进一步扩大。”新河镇武装部部长宋春洲说,目前,新河镇7万亩水稻预计3天内就能全部完成夏种,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水稻及时插秧,还要得益于充足的水源。据介绍,今年邳州多地出现旱情,这给夏种工作带来了难度,但在新河镇,大河满小河溢,稻田旁U形渠里的流水潺潺不绝,新河镇水利站站长焦振笑着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江苏省拨款4亿元实施黄墩湖治洪区调整、建设工程和黄墩湖洼地治理工程,依托两大工程,新河镇的灌溉排水体系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目前已经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灌。“从5月1日开始,我们提前开闸蓄水,确保夏种水源充足。”焦振表示。
行走在田间地头,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据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今年邳州夏种面积117.15万亩,其中水稻48.94万亩、玉米55.16万亩、大豆9万亩、山芋0.6万亩、花生3.45万亩。按照序时进度,邳州夏种预计将于6月25日全面结束。
操作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运用无人机种植水稻,提高水稻亩产经济价值……田间地头,种粮农民探索着一件件“新农事”,不误农时抓好夏种生产。
在土山镇南村的稻田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正在田间作业,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利用智能化数据分析计算出插秧间距,无人驾驶插秧机插出来的秧苗具有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等优点。
用无人驾驶插秧机插秧在贾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算新鲜事。今年以来,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无人化等智慧农业不断发展,不仅引进了两台无人驾驶插秧机,还引进了4台无人植保机和一台无人拖拉机,开启了无人驾驶农机助农耕的新模式。
“我们未来将从耕、种、管、收这几方面逐步向无人化靠近,通过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屏幕,监测到哪个地方缺肥了,哪个地方有病虫害了,实现人不要下田,就能做好田间管理。”贾强告诉记者。
为确保秋粮及早播种并提高成活率,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分类科学指导农户,造墒、抢墒开展夏种,及早落实秋季作物田间管理措施。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玉花表示,没有播种的地块,抓紧抢时造墒播种,对已经出苗的地块,搞好查苗补种,做好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为秋季丰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新河镇杲楼村,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在风中摇曳,预示着新一年的好收成。种粮大户纪瑞鹏看在眼里、喜在眉梢,“今年我们选用的是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南粳5718,我们期待着秋天获得更大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