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粮企看储粮
本报记者 杨波
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储存,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粮食收储跟往年比有哪些变化?如何确保储存安全?近日,记者走进贾汪区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仓,一探究竟。
随到随收即付款
化验、过磅、仓口卸货、称皮重、结算。6月15日上午11时,随着青山泉种粮大户周水生最后一车小麦收购完毕,贾汪区青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今年夏粮收购工作基本结束。
“今年腾出4个仓库收储小麦,随着上午的3车小麦入库,目前已经全部满仓。”贾汪区青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晁黎明表示,“我们是从6月1日开始收购,6月10日完成县级储备粮5900吨的收储任务,6月10日至6月15日收储商品粮3000吨。”据了解,青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共有15个仓房,库容3.65万吨。
“净重5570公斤,结算价格3.1元/公斤,共计17267元,现场结算,接着这个钱就会打到他提供的银行卡上了。”晁黎明指着周水生的贾汪区粮食收购凭证表示,今年小麦收购质量、价格都好于往年,随到随收,即付粮款。
贾汪区真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变更名称前为贾汪粮食购销公司。公司总经理吴承国介绍:“ 今年以来粮食价格稳步攀升,当前夏粮收购价格约为3.1元/公斤,每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约0.6元,农民种粮收益增加明显。”
智能科技助储粮
既要保障农民卖上“舒心粮”,也要保障收储的都是“放心粮”。在收购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对小麦的容重、水分、杂质、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进行检测,确保粮食质量。而在之后的储存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跟随着晁黎明的脚步,记者沿着2号粮仓外部的扶梯,登上约两层楼高度,来到粮仓大门前。打开粮仓大门,能闻到一股股浓浓的麦香。几百平方米的仓内清爽干燥,一地金黄。踩着粮面上的踏粮板进入粮仓中间,数千吨小麦在粮仓中如同一层层蛋糕,平整地存放,仅这一个仓房,储粮就达1700多吨。
平整粮面、通风、降水,插测温线、熏蒸,新粮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后,就可以安稳地“入住”。
从事粮食收储工作20多年的晁黎明,见证了粮仓向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断转变。
“以前管一个粮仓需要好几个人,现在甚至不用进入仓库,用粮情监控系统就能对粮仓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晁黎明介绍说,过去粮仓用的是人工测温杆,现在用的都是电子测温线,分布在粮仓各个角落,可以直接联网,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监测粮仓数据。
在智能化监控室,防化员厉洪强在电脑上熟练地调出了1号粮仓的立体模型图。记者看到,上面显示有仓湿、气湿、仓最低温度、仓最高温度、层最高温等十几个指标数据。此外,厉洪强在手机上也能看到这些数据。“手机界面跟电脑同步,实现数据远程共享,可以进行移动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安全储粮更有底气。”厉洪强表示。
贾汪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吴健表示:“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绿色储粮,推动贾汪储粮更加现代化、科技化、安全化,真正发挥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作用,更好地守护了老百姓的‘米袋子’。”
据了解,除了贾汪区青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塔山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汴塘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和贾汪区真旺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都有智能监控系统,其中贾汪区真旺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储粮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完善,达到了“智慧粮库”标准,其他的国有粮食收储库区正在计划升级改造。
贾汪区经济发展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贾汪区正常运转的国有粮食收储库区8个,理论总仓容量约22万吨。贾汪区经济发展局粮食和物资储备科胡河介绍:“今年贾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夏粮收购工作进展顺利,地方储备粮收购入库1.46万吨,已在全市率先完成今年地方储备粮轮换和增储任务。今年夏粮预计收购4.45万吨,截至6月15日,夏粮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已累计收购小麦3.4099万吨,占计划收购量的76.6%。此外,截至6月15日,贾汪区全社会夏粮收购量已超过5.4万吨,约占夏粮商品量的6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