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收官 夏种展开
本报记者 蒋新会 杨波 刘晟 通讯员 马真 杨明 陈莹
连日来,贾汪区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全力以赴抢收抢种,全区夏收夏种工作进展顺利。
据该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16时,全区22.92万亩小麦已收割完毕,比去年提前5天。全区已播种面积12.18万亩,其中玉米8.61万亩、水稻1.1万亩、大豆0.48万亩、甘薯0.64万亩和花生1.35万亩。
丰产丰收 种粮大户乐开花
6月10日上午,在青山泉镇房上村东侧一块已收割完的麦田里,一台自动喷灌机正在给田地浇水,鼎丰农场负责人孟庆刚一边查看土地的湿度,一边通过电话了解另一块地小麦收割扫尾情况。“另一块地还有几十亩的小麦正在加紧收割,预计个把小时就能收割完毕。今年小麦平均亩产500多公斤,丰收已成定局,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孟庆刚笑着跟记者说。
看着眼前正在等待播种的土地,孟庆刚告诉记者,他种了1700亩小麦,今年小麦市场收购价在1.53元/斤左右,比去年每斤高0.3元左右。“既丰产又丰收,这是我们种植户最高兴的事。接下来就是忙着播种玉米大豆了。”今年将试验大豆玉米间作,四行大豆两行玉米一起种。“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国家为了粮油安全,提倡种植大户进行玉米大豆间作。”孟庆刚介绍,把玉米和大豆种在一起,玉米基本不减产,一亩地还能收获200多斤大豆。另外,国家为了鼓励农户多种大豆,还每亩补助300多元,这样让他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新技术助力 绿色低碳农业发展
装满一盘盘嫩绿秧苗的育秧板被装进传送带后,随着车轮前进,秧苗被有序地抛撒在平整的水田里,不到十分钟,一亩多水田的插栽工作便完成了。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6月8日下午,记者在紫庄镇吴窑村种植大户鹿守芝的稻田里看到,两台插秧机正在作业。“今天就能完成200亩地的插秧,两台机器前后只用了两天。”鹿守芝介绍,“今年育有1.2万多盘秧苗,准备种植400亩水稻,另外200亩正在平整土地。今年虽然比较旱,但是我们这里受影响不大,河里水量足够我们使用。”
紫庄镇是贾汪区粮食种植大镇,今年预计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截至6月10日,已播种蒜茬水稻2300亩。
相比往年,今年鹿守芝插秧最大的变化是用上了水稻播栽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鹿守芝介绍,这台插秧机带有侧深施肥功能,机器一边插秧一边在秧苗旁边深施缓释肥。
据了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就是在插秧作业的同时,同步将肥料定量、定位、均匀地施于秧苗侧下方的泥土中。这样水稻更易吸收,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还能减少施肥总量和肥料流失所导致的面源污染,另外,施肥和播栽同步进行,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了人工成本。
“水稻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可节肥15%—30%,大幅减少氨排放和氮磷流失,是推进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贾汪区积极运用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减量增效。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贾汪(稻麦)推广示范基地,我们今年在全区设置了5个侧深施肥示范点,示范面积1000亩,分别在紫庄镇、茱萸山办事处的5个家庭农场水稻种植基地示范。如果效果好且成本合适,就在全区推广。”贾汪(稻麦)推广示范基地主任刘超介绍。
抗旱保墒忙夏管 为秋粮丰收打基础
抗旱保墒,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农田水分蒸发,保持住土壤里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是夏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8日,记者来到贾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耿集),园区主要以大蒜套种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2.9万余亩。据园区农技中心主任李朋飞介绍:“4月中下旬就已经全部种植完毕了,目前已经浇水5到7遍,玉米已长到7—8片叶。当前的玉米管理主要是结合抗旱浇水、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
记者在该园区桑园村、徐庄村看到,玉米种植户正在进行喷灌、施肥等田间管理。今年60岁的宋克付是桑园村1组村民,正在给自己种植的4亩玉米施肥,和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相比,宋克付家的玉米长势要好一些。“我起蒜的时间比别人早几天,别小看这几天,在生长关键节点,没有大蒜‘争抢’,玉米吸收的营养多长势就好。”宋克付告诉记者。
芒种时节,在汴塘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便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今年真是个丰收年,现在咱把玉米种下后就抓紧灌溉,好好管理,等到秋天,还会有个好收成!”6月1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汴塘镇汴东村村民杜文典正和老伴在麦茬地为刚刚播种的玉米浇水养护,满脸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种了4亩小麦、4亩大蒜,小麦产量约600公斤/亩,大蒜收入约4200元/亩。”杜文典说。
截至6月10日,汴塘镇4万余亩小麦夏收工作已进入尾声,基本进入夏种、夏管阶段。
“汴塘镇今年夏种玉米预计约5.2万亩,目前已播种2.8万亩;预计种植水稻4500亩,计划于6月20日前完成插秧,全镇夏种工作预计6月25日前可全面结束。”汴塘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赵雪梅说,下一步,汴塘镇将及时指导农户做好抗旱播种以及田间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工作,为全镇秋粮丰收打好基础。